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电脑普及致学生书写潦草 政协委员呼吁设书法课
2009年07月06日 01:28华龙网-重庆晨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常言道“字如其人”,而在中小学生中,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和电脑的普及已逐渐改变。孩子的字越写越难看,成为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共识。社会各界呼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建议学校设书法课。

个案》》

字写得难看高考吃大亏

7月3日,家住江北观音桥的小宇一早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后,径直走到书桌前,摊开桌上的字帖埋头书写,一笔一画,拉得极为规范。

小宇参加了重庆市2009年高考,成绩极不理想,准备复读再参考。小宇的妈妈夏女士分析,儿子极可能是在书写上吃了亏,“不然不可能这么低分,一诊、二诊都考得挺高的。”

夏女士对儿子的字做了如下评价:字写得皱皱巴巴,笔画展不开;一写快了,就缺胳膊少腿。她还说,儿子其实从小也练字,但是好像一直没有太大进步,平常书写就极不规范。可是,大家都没想到,他这次会因此在高考试卷上丢了分。

夏女士特别咨询了一些曾经参加过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一位老师告诉她,碰上字写得太差的,他们也没有精力一一慢慢辨认,卷面分会被打得很低。夏女士似乎有点明白了,“而且,卷子还要经扫描后上电脑,字都挤成一堆了,电脑上看着更费劲。”

夏女士虽然没有抱怨儿子太多,但小宇经过这次挫折而变得很自觉了:不需要再像从前那样家长“逼”着练字,每天自己待在家里,自觉自愿练着字。

现象》》

中小学生书写潦草者多

“书写危机”之说并非耸人听闻。汉字书写在中小学生的世界里从形式到内容出现了空前的颠覆。

日前,记者来到渝中区一所小学采访,翻开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干净整洁的作业寥寥无几。

很多学生的作业、作文、课堂笔记,都是信手乱涂,潦草难辨,书写丑陋,错别字层出不穷,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的汉字书写结构、笔画笔顺了。

有些学生的作文甚至不得不常常使用胶带纸、修改液来修修补补。

“我又不想成为书法家,写字过得去就可以了。以后电脑肯定越来越普及,谁还会用笔写东西?最多练练签名不就得了!那些明星不都这样?!”小学6年级学生赵昊宇对写字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自己的字本来就丑,怎么练也练不好。用电脑就可以掩盖这个缺陷,并且有多种字体任挑。

7月2日,解放碑重庆书城4楼,硬笔书法字帖被摆放在中间显眼的位置,记者在旁边待了半个多小时,不时有学生从旁边经过,摸摸看看,真正拿走付钱的却没有几个。一个家长忙着四处寻找字帖,需要的却是英文版。

在等待了20多分钟后,一个小男孩选好了一本字帖。记者上前询问,小男孩很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并不喜欢练字,“这是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必须要完成的。”

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字帖的销量相比其他教辅资料低了很多,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5-6本。除了中小学生外,还有一些已经工作的成年人,比如教师、文职人员,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大量书写,才到书店专门购买字帖。

困惑》》

家长不忍强迫孩子练字

书法家曾老师在自己家里招学生进行书法培训,与其他培训班周末、假期火爆的场面比起来,他的学员里中小学生屈指可数。反而是一些已经工作的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利用周末或工休假到曾老师家里“回炉”。

在渝中区当小学教书的小周,工作一年后,就专程找到曾老师重新学习写字。“我也不为把字写得多好,但作为老师总不能在学生面前丢脸吧。”小周表示,小时候爸妈虽然也常常念叨自己字写得差,但教书了以后自己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书法教育没有进入人才选拔机制,课余时间,许多“现实”的家长更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语、数学之类的辅导班,或与艺术院校考试相关的音乐、绘画、舞蹈、表演类培训班,课外的书法培训则被遗忘。

采访中,大多数家长都对子女的书写不太满意,解放西路小学学生家长刘思芸认为,语文作业不能替代孩子练字,作业需要速度,而练字需要耐心,家长没有时间监督孩子练习写字,如果学校能承担学生练字的职责,能更有效地培养孩子规范的书写习惯。

但是,一些家长又矛盾地表示“不会强迫孩子一定要写一手好字”。家住南岸六公里的张雨华儿子今秋将升入初一,“小学生现在的负担够重的了,一方面留给他们写不完的作业,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工工整整地用书法写字,太难为他们了。”

<< 上一页12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林祺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