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海洋局称违法用海主体多是地方政府和国企
2009年06月22日 06:30新京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刘心成在发表讲话。6月18日,中国海监船启航执行渤海石油勘探开发定期巡航执法检查任务。 本报记者 吴鹏 摄

■ 对话动机

6月18日11时,中国海监船搭载着执法监察人员赴渤海,执行石油勘探开发定期巡航执法检查任务(右图)。每季度一次的巡航检查的任务是,及时发现、处置各类海洋违法违规行为和突发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事件。

海上溢油虽不是渤海主要污染源,但影响很大。据透露,去年发生的12起油污染事件中,两起与石油开采有关,渤海湾某油田因输油管泄漏被罚6万。同时,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已经建立起了石油开采单位的“油指纹库”,对海上漂油进行对比,寻找“肇事”单位。

除了海上溢油,渤海的主要污染物来自哪里?查处海洋污染和违法用海还存在哪些难点?18日上午,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兼中国海监北海总队总队长刘心成,接受记者的群访。

■ 人物简介

刘心成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兼中国海监北海总队总队长

6月18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兼中国海监北海总队总队长刘心成,在接受记者群访时透露,在利益的驱动下,向海要地现象比较严重。

巡航:

去年发生12起海上油污染事件

记者:渤海的环境状况如何?

刘心成:为保护渤海环境,北海分局负责渤海碧海计划的监督实施。涉及环渤海地区所有的地方政府、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目前为止是好的。

但是渤海的问题积累太深,多年重开发,轻保护,问题比较严峻。

记者:有多严峻?

刘心成:客观上说,渤海是内海,水交换能力比较差,有专家说30年—50年才能交换一次,这些时间里又会有多少物质进入渤海?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是近岸和湾底,呈现出恶化趋势,中部地区总的情况比较好。

记者:巡航检查主要面对中石化和中石油这些大型部级央企,作为同级别的单位,监管会不会受到影响?

刘心成:从渤海环境质量公报上看,渤海主要污染是陆源污染,海上污染并不是主要原因。渤海巡航也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这次是成为制度,提升到了国家监管。

这种监管首先就要抓国有企业,国企也要带头避免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吴鹏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