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内地的医疗消费预计未来5年将以每年11%的速度攀升”。这是中国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医药技术经济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刘克军昨天发布的数字。
刘克军在北京举行的由健康报主办、罗氏诊断协办的“健康经济论坛”上透露,医疗负担的高速增长,已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卫生部疾控局提供的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内地居民疾病负担是2.4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经济支出的12.9%,比1993年增加了5.4倍,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只增长了3.2倍。
刘克军指出,恶性肿瘤、脑血管及心脏病这三大慢性疾病已成为国民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2003年全国有近720万人因这三种病住院,承受着人均5972.95元的住院医疗费用,而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4472.2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2622.2元人民币。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强调,目前有80%的疾病属于慢性病,慢性病死亡已占总死亡率的75%,而专家预测到2020年,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85%。
刘克军认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比如宫颈癌,它在癌前病变前被查出是可以治愈的,但如已发展成癌症,治愈率就大大下降。因此早诊断至少可降低某一类疾病的死亡率,减少就诊率,实际上就是减轻经济负担。”孔灵芝则称,“高血压患者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控制,就意味着今后他将花十倍的钱来治病。”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医疗总支出约为2 .5万亿美元,但其中仅有1%用于诊断检测,然而医疗决策中约有2/3依赖于诊断结果。两位专家一致认为:面对中国的医疗消费的增长,广泛使用诊断检测来节省医疗开支是积极应对之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教授潘长玉,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教授叶平等30余位专家参加了论坛研讨。
编辑:
印权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