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出事机长邱光华:周恩来挑选的飞行员
2008年06月02日 08:52中国广播网 】 【打印

我5月13日到达成都,29日返回北京。但离开仅三天,6月1日下午以点从网上看到一个噩耗——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运输机直升飞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

机上有机组人员4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0人。

我马上打电话给前方同事,当时还不知道机上飞行员是谁,我抱着一丝侥幸,希望不是我采访的成都军区陆航某团,希望不是我采访过的飞行员!这样想可能很自私,但我和许多飞行员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真的不希望灾难发生在自己朋友、战友的身上。但晚上前方同事告诉我:他们是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琳和二级士官张鹏。

要知道,在整个汶川大地震的采访中,我去的最多的地方,采访任务最多的地方就是凤凰山机场的陆航某团。我自己也曾三次搭载直升机去灾区采访,没有陆航团的大力支持,我们记者很难在山体滑坡,大面积断路的情况下到达灾区一线!他们的淳朴、善良、敬业、奉献和牺牲精神都让我难以忘怀。

5月26日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邱光华,我和同事刘志再次来到陆航团,这一天,我们抓住机会再次采访了几位飞行员,希望为陆航团做一期新闻特写。

陆航团有不少飞行员的家就在重灾区,他们在空中看到自已家乡变成废墟,却得不到亲人的音讯。26日这天在采访中,参谋长杨磊告诉我们:“邱光华是74年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羌族。他家乡就在灾区汶川到茂县之间。天上看(灾情)还是比较严重,当时报道的地震经纬度就离他家非常近。当时我们都劝他说,老哥你也别急,他是老同志嘛。他说"我不急,但打电话任何消息都没有了,估计没希望了。"他的老父母都80多岁了,他当时很悲观。但他执行几次任务,就从他家那飞过去,也没去看,也很感人!”

当时由于天气条件不允许飞行,邱光华正在休息。但他听杨磊说我们要采访他,马上出来招呼我们。邱光华50岁出头,头发略有花白,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躯。身着天蓝色陆航团飞行员服装,似乎随时待命,等天气好转马上执行任务。

身为一名老兵,他的眼光始终传递给我们一种温暖和柔和,那份温柔里包含着他对家人的牵挂,对灾区群众感同身受的痛苦和焦虑。淳朴的他不太善于言表,见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有没有水啊?”随后,他让战友给我们沏了茶。一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心里暖融融的,大家很快成为了朋友。我和同事刘志一人坐他一边,在飞行员宿舍楼前的空地边聊了起来。

我问他:“在12日到14日完全和家人联系不上,这样的心情怎么飞啊?”他说:“我是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我心理素质还可以。看到那么多房子倒塌,那么山体滑坡,地面人员死那么多,那你也没什么考虑的,先把这边救了再说,急也没用,就只有等到消息。”后来据了解,五位家在灾区的飞行员,他们的亲人们在这次地震中都安然无恙。

刘志老师后来说,为什么有的飞行员胸口的红色绣字有的是1,有是T呢?原来T是特级飞行员,1是一级,以此类推。而邱光华正是羌族特级飞行员。

5月27日我和同事刘志老师又来到凤凰山机场,原计划是飞往汶川县草坡乡,但由于错过时间,临时和陆航团团长余志荣商量,改乘正要起飞去汶川县城的直升机,没想到我们搭乘的直升机恰好又是邱光华执行任务。刘志老师回忆说,邱光华特意让我们上了他的直升机,他说直升机危险系数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相信他特意让我们上他的飞机,是因为他技术过硬,希望我们跟着他,更安全一些。

回想我第一次乘坐直升机的时候是去茂县,当时也是为了接伤员,在天气状态不太好的情况下勉强起飞。由于云层偏厚,直升机直接拉升至4000米的高空。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不小心进入厚厚的云层最危险,当时什么也看到,这种情况下最容易撞山。我现在想邱光华驾驶的飞机是不是因为高原气候异常,变化太快,不小心进入了云层不幸撞山呢?至今(6月2日凌晨3点),我仍然期盼出现奇迹!

我曾在第一篇手记中写道“随着伤亡人数不断更新,哀伤不断冲击着我们无法再坚强的信心。那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匆匆离去,在无情的自然灾害中,人间的大爱深深感动着我,让我恨不得用手中的麦克风和笔为每一位可爱可敬的英雄著书立传。”“打造最短时间的报道精品,用电波记录英雄的故事。”

真不愿意相信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不愿意相信我手中的录音有可能成为邱光华最后一段有声资料。没想到啊,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实在不愿意相信这么好的人会离开我们。我们一定会运用手中珍贵的录音素材,用“心”做期广播节目,献给陆航团的战友,献给我们最可爱的人!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