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河南省汤阴县开展了“村官为村民述职,村民为村官评优先”活动。图为河南省汤阴县村官藏书娜向村民代表述职。
2008年,村委会又一轮大规模换届年。来自民政部的时间表显示,安徽、浙江等15个省份今年将启动村委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行近十年来,这已是第四轮换届。
2005—2007年,上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刚走过3年时光。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近期完成的2005—2007年全国村委会选举工作进展报告表明:中国的村委会选举已经走向“常态化”,进入“平稳期”。选举模式,也正经历从“有候选人选举”到“无候选人选举”的变革。
村民自治“时间表”
●1980年,广西合寨85户农民无记名推选产生首个村委会
广西宜州市合寨村被称为“村民自治第一村”。1980年2月,这里的果作等6个生产队的85户农民,无记名推选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果作村民委员会。村民们不会想到,这种具有自我管理性质的村委会组织模式,从此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
近30年来,村委会选举,成了中国9亿农民最好的“民主训练”;村民自治,成了一所最好的“民主学校”。
詹成付,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一位学者型官员,亲身经历了村委会组织法从试行到正式颁行。他把我国的村民自治分为3个阶段——
萌芽:80年代初,中国农民创造了村委会这种自我管理的方式。并在1982年宪法中得到了最高法律效力的确认;
试验:1988年6月1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开始实施,一试十年,创下我国立法史上的纪录。
正轨:1998年11月4日,村委会组织法摘掉“试行”的帽子,正式颁行。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村委会62万多个。
詹成付说,改革开放20年,村民自治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并称为党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接近30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到四大政治制度之一的新高度。
“村民自治,是从中国现实需要出发的民主制度,是我国民主的‘生长点’。这个民主制度的核心,是民主选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说。
“常态化”的五大标志
●全国平均参选率约为90.7%
2007年9月21日,贵州省福泉市陆坪镇福兴村2154名群众顶着烈日海选村官。5名竞选人的演讲,赢来掌声阵阵。
在山东沂水县,2007年约有5万名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投票选村官。
据民政部的不完全统计,2005—2007年,全国31个省份应参选村委会626655个,占村委会总数的98.4%;其中623690个村已完成选举,全国平均选举完成率达99.53%。
对这一轮村委会选举,詹成付用“更规范”3个字来形容。他认为,民主选举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已进入“常态化”和“平稳期”:
组织工作更加完备。绝大多数省份实现“统一届期、统一部署、统一指导、统一实施”的工作目标。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