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周英峰、陈芳) 针对近期社会颇为关注的法定节假日调整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假日设计需要与时俱进,节假日安排应体现中国特色。
不排斥西方的节日,但要有自己的文化
近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要重视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传统文化特色的问题,呼吁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
蔡继明说,清明、端午、中秋、除夕都是中国老百姓的民俗节日,已施行了两三千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清明节祭奠先人,代表了生生不息的传承;端午节弘扬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象征着家庭团圆、社会和谐;除夕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呈现祥和的文化。
“如果这些传统节日能变成法定假日,节日与假日融为一体,那么传统文化就有了一定的载体,我们就可以将之发扬光大,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作用。”蔡继明说,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也非常重要。
面对着西方文明的涌入,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日渐风行。蔡继明说,我们可以不排斥这些,但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否则就忘了本。
黄金周负荷越来越重,到改革的时候了
1999年,国家对原有的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3个黄金周。对黄金周的批评,从施行之初就有一些,最近一两年批评比较多。蔡继明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黄金周。
蔡继明说,当时国家设立黄金周,主要出于经济考虑。黄金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旅游需求,对于拉动内需、调整旅游产业结构等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但是,黄金周对国民经济直接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蔡继明说,据国家统计局1986年至2006年期间相关统计,实行黄金周之前,我国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2%,实行黄金周之后,年均增长只有12%。
不仅如此,黄金周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蔡继明说。比如,“井喷”式的出游,导致旅游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旅游景区不堪重负,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大大增加;全国集中放假,造成与国际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不合拍等。
蔡继明说,黄金周制度有利有弊。如果把成本与收益通盘比较一下,广大社会成员呼吁改革黄金周制度有一定的道理。保留一两个黄金周,再形成几个“小长假”,增加假日的次数,节假日的分布就会更加合理。
节假日的总量不会减少,假日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蔡继明说,从现在情况来看,黄金周制度应适时进行调整。此前,有部分民众和网友担心,改革黄金周制度会减少大家的休息时间,这是误解。据了解,目前研究的方案中,没有一个提出要缩短人们的休息时间,有的还建议多增加几个法定假日。
有人还担心,在带薪年休假制度未能有效落实的情况下,一旦黄金周进行调整,人们的休息权将更难得到保障。蔡继明说,法定休息权能否落实,不由黄金周如何调整来决定。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反而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因为,这样不仅有法律的约束,而且会有社会习俗、社会道德的约束。
蔡继明认为,从维护劳动者休息权的角度,带薪休假制度势在必行。如果将带薪休假制度完善起来,那么人们既有时间长途旅行,也可以错开时间、地点,黄金周调整带来的遗憾就可彻底消除了。
设计一个合理的、完善的假日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蔡继明说。既要尊重历史、文化,也要考虑到生活与生产的需要;既要体现政治生活的内容,还要考虑到中国与西方作息时间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中央决策部门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考虑适时调整节假日制度。政府在最大范围内尊重民意、关爱民生,一定会深得民心。
编辑:
周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