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解读省部新政要六大群体特征:博士高官多
2007年08月27日 16:08东方网 】 【打印

大多数政要从政经历丰富

法学家从政

“法学家从政”是中国政坛的另一典型现象。除前面提到的李克强、周强外,还有一长串法学专业出身的政要名单: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上海徐汇区区长孙潮、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郝铁川……

这些出身法学院的政要履新伊始,就给人一种崭新的施政形象。夏勇入主国家保密局后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改革保密制度,将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从保密选项中删除;周强甫一到任,就将辖内55个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清单”公之于众,向外界展示出阳光执法的决心;孙潮从华东政法学院赴任徐汇区区长后,就致力于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行政模式,进行政府流程再造。

其实,法学家从政只是中国高官学科背景变化的一种体现。细心的人士会发现,近年来理工科出身的省部级官员比重逐渐下降,而拥有包括法学在内文科背景的高级官员则越来越多。以这次省级党委换届为例,在98位党委书记、副书记中,72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背景,占73%。在大学期间,他们大多攻读文史哲、法学、经济、政治、新闻传播等文科专业。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学校上。有媒体曾拿中国最著名的两所学府———北大和清华做过比较:在过去几十年内,清华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很多领导人,被概括为“清华现象”;然而,近年来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清华现象”已不再醒目。

研究者认为,从工程师治国到社会科学家理政,隐含着治国方略的某种调整。在工业化建设年代,不仅需要大量工科人才,而且技术专家更适应直接管理经济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管理的复杂化,国家对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的官员需求上升,经济类和法学类学科出身的官员开始成为政界翘楚。

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科学家治国也是一种趋势。据了解,发展中国家多倾向于学理科的工程人员治国,到一定时期则变为学文科的社会管理人员走上前台。美国高官2/3是学法律的,俄罗斯的专家治国理念也渐渐淡出。

从政经历丰富

在这批新政要中,大多数具有丰富的从政经历。他们大多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如李克强下过乡,担任过公社干部,考入大学后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习近平担任过生产队书记、县委副书记。

有些新政要具有丰富的沿海发达省份工作经验。最典型的莫过于张高丽,他先在广东工作16年,主政深圳后再到山东主政数年,现在又调任天津,真可谓是外界所称的“从南到北,面朝大海”。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曾在浙江任职7年,从2001年开始又在福建工作至今。

不过,很难用一两种模式概括这批官员的成长经历。如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长期在青海省商业厅、财政厅等省直机关工作,熟知省级机构运作特点;团中央第一书记胡春华在西藏扎根近20年,属于边疆出身;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一直在党委系统任职,具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家气象总局局长郑国光则属于科班出身,二人分别在水利和气象部门工作多年。

观察者指出,这一群体基本都亲历改革开放全过程,在思想解放大潮和改革开放中得到锻炼成长,拥有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与五六十年代的“工农干部”、“革命干部”相比,他们的执政理念、领导方式、理论水平、个性特点更为鲜明,这无疑给中国政坛带来了一股清风。

党外精英“入阁”

6月29日,无党派人士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这是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第一位出任国家部委正职的无党派人士。两个月前,另一位党外人士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他是1972年傅作义辞任水利电力部部长后35年来,首位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部长。

尽管万钢、陈竺担任部长在干部人事方面具有标志性意义,但吸纳党外精英人士参政,并非什么新的举措。早在2005年2月,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就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接下来的两年里,中央有意识地培养党外领导干部,落实了许多具体工作,然后才有万钢和陈竺获得推荐及任命。

在地方层面,上海市、湖南省先后规定优秀党外干部可出任政府部门领导正职;南京市《2007-2011年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规划》要求,到2011年市政府要有50%的组成部门选配党外人士担任领导干部……中央和各省市的标志性举动表明,大规模选拔和任用党外干部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致行动。

据统计,目前中国八大民主党派共有党员60多万人,其中17.6万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3.2万人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评论人士认为,建国初期让大量党外知名人士参与执政,是着眼于国内各阶层的团结;现在更多的是着眼于党外精英的专业才能,反映出执政党的宽广胸襟和博大视野。

女政治家各展风采

随着李海峰被任命为国务院侨办主任,中国政治舞台上又多了一名女性政治家。这位国侨办的第五任主任,曾经是大庆油田著名的“女子采油队”队长。

最新一项统计表明,自2001年以来,中国省、市、县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率提高了17%以上。到2005年底,省部级女领导干部达到241人。各级女干部的数量已接近干部总数的40%。

媒体曾描述这些活跃在当今中国政坛上的女性人物:齐耳短发、蓝黑制服、一脸肃穆的标准女干部形象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烫花发式、服饰考究、笑容亲和的女干部。

目前,中国已有九位女性国家领导人,比2001年增加了五位。在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中,有正副女部长16人。女性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女政治家的从政经验绝大部分体现出女性特色:大多分管教科文卫和妇女工作。政治舞台上,她们各具魅力,各展风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吴仪。

吴仪是建国后的第三位,也是自1982年以来的第一位女副总理,有“铁娘子”之称。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总是语气铿锵,目光坚定,与世界各国政要从容谈笑,游刃有余。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中,吴仪名列第二。《财富》杂志将她评为“全球经济人物”。在人们眼中,吴仪始终是一位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女性,女性同胞尤其欣赏吴仪的装扮,夸赞她服饰时尚考究、大方新潮,既显女政治家的出色风采,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雅致。

此外,青海省长宋秀岩是目前唯一的女省长,也是继顾秀莲之后中国第二位女省长。身兼省长、女儿、妻子、母亲四重身份的宋秀岩,就任后这样给自己的角色排序:“作为省长,我担负着530万青海人民的嘱托,这个角色是最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女人,百善孝为先,父母当然排在第一位。丈夫和孩子好像是一杆秤,这两者应该是平衡的。”这种心迹袒露,为她赢得了公众的好感。■

(来源:《决策》杂志)

相关报道:

中国新一届省级党政“一把手”“50后”成中坚

省级党委换届路线图:从团中央到省委

中国省级领导调整 年轻化高学历通经济

解读中共官员学历学科背景脉络

政治舞台上的北大毕业生:在任副省部级以上57人

新一轮省级领导调整呈现三大亮点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尹冬华   编辑: 郑伦班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