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红卫兵武斗:重庆“文革公墓”的历史背景
2010年01月28日 08:4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文摘自《文史精华》 2008年第7期 作者:胡志金

重庆“八一五”公墓,这个文革遗址成了全国唯一见证重庆大规模武斗的坟墓,这里埋葬了百多人的冤魂和尸体。墓园占地面积50余亩,每一块墓碑上都镌刻着“八一五派”死者的名字,其下都埋着一名、几名乃至十数名以上的红卫兵和造反派。

“八一五派”与“反到底派”

跟全国一样,文革中重庆武斗分成两派:一派据称是“保卫毛主席的坚强战士”,“始终不渝地捍卫毛席的革命路线”,于1966年8月15日成立的所谓“红卫兵重庆警备区”,还有工人、干部成立的以“八一五”为代表的各种战斗团,后干脆一律对外宣称叫“八一五派”。

在重庆文革中进行到最激烈的1966年至1967年间,很快分离出另一派:“反到底派”,也就是要砸“八一五革联会”的“砸派”,俗称“反吊起”。

位于重庆沙坪公园小溪亭阁不远的“八一五”公墓,基本上都是在1967年5月至8月间被打死的中学红卫兵和重庆厂矿企事业的工人造反派,年纪大的多在十几岁或二三十岁,最小的仅11岁。公墓建在一片小树林里,这里依山傍水,鸟鸣清幽,很早以前曾是一处解放军烈士墓。“八一五派”所以选中这块风水宝地,据称还是请了风水先生的。首先,这里位于沙坪公园的僻静处,曾是解放前地下党常接头之处,有像征意义;第二,“反到底派”再强大不会攻到这里来,沙坪公园几乎是“八一五派”腹地的腹地。文革武斗时期,以重庆大学为首的“八一五派”,占据了沙坪坝所有的地盘,该地区的“反到底派”都逃走了。

重庆武斗主要集中在各大专院校和各个企业,双方以“占山为王”的形式,来者先到就算是占领了所谓制高点。学校主要是各个教学大楼,工厂主要是职工宿舍和厂房。

占全国军工企业四分之一强的重庆,武斗之所以持续时间长,冲突烈度高,很大原因是这些大量的军工企业的存在,凡所有的常规武器,都有军工厂制造。打响山城第一枪的是在重庆工业学校,而真正发生激烈冲突的是在重庆建设机床厂,即现在的建设摩托生产基地。这是一个从汉阳迁至重庆的特大型军工企业。在那个时候这个厂是极端保密的,守卫这个军工企业的是一个连的解放军部队。

动用军工武器的流血武斗

1967年7月25日清晨,住在建设机床厂厂区劳动一村的人们,发现对面民主村屹立在山巅上的两幢苏式红砖楼,突然被“反到底派”围攻。早上 8点左右,“反到底派”来了很多人,手持钢钎、大刀、燃烧瓶,身穿劳保服,头戴藤帽,围着红砖楼进攻,不断地向这两幢红楼投掷燃烧瓶。红砖楼于夜间被“八一五派”占领,这是建设厂“反到底派”不愿意看到的,必须夺回来。

数百名“反到底派”武斗人员轮番进攻,不断地向红砖楼投掷汽油弹。于是双方展开攻防拉据战,伤亡惨重。

“反到底派”攻到上午10点左右,于深夜将两幢红砖楼居民赶走并占领红砖楼的空压厂“八一兵团”,开始吃不住了,其中一幢楼开始起火。“反到底派”的武斗人员跟“八一五派”的人一样,大都是中学生和工人,建设厂以青年工人为主的“反到底派”组织——“红大刀”,驰名中外,其成员大都是身强力壮、狂热冲动的棒小伙,在钢管焊上本厂生产的三棱刺刀,人手一柄,长约丈许。他们找来梯子往红楼上攀登,跟电影上看到的场景一样。

驻守大本营的“八一五派”看见建设厂方向昨夜拿下的堡垒冒起了滚滚浓烟,开始派出增援队伍。“八一五派”的“八一兵团”是工人组织,空压厂是制造两栖坦克的工厂,这些造坦克的工人从空压厂自已命名的所谓“八一大楼”内冲出来,手提砍刀、钢钎,一路喊着杀声,狂叫着朝建设厂家属区的民主村红砖楼冲将而来。

这时,建设厂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叫王林仲的建设厂工人,有人对冲过来的“八一兵团”的武斗人员悄悄说,这个人是“反到底”的。说时迟那时快,3个人冲过来用钢钎捅王林仲的腰杆,王用手去遮挡,手当即被刺穿,血流遍地。这些人又赶着去解救红砖楼的战友去了。

“反到底派”迅速撤退,兵败如山倒。

上午11时左右,一个“八一五派”的武斗人员看见一个“反到底派”的红卫兵退在后面,就提着钢钎从红砖楼边冲过来。这时在山下围观的建设厂职工家属都发出惊骇声,那里有一个长年堆积如山的垃圾山,大约有一幢楼那么高。“反到底派”的那个红卫兵硬是扔了钢钎从垃圾山跳将下去,追的人如同投掷标枪一样,奋力将手中的钢钎朝那个“反到底”掷去!

幸而没有命中,这个“反到底派”红卫兵逃过一劫,返回大本营后发誓要报仇雪恨。此人姓于,是重庆三十五中的学生,体型强健,非常热爱体育运动,1965春年学校选飞几乎进入空军飞行员行列,因学习成绩差些未能如愿。这人后来死在攻打潘家坪重庆雾都宾馆的武斗中。

中午12点左右,重庆三十五中高中一个叫宋正言的红卫兵撤到其中一幢红砖楼的背后,恰好被包抄过来的空压厂“八一兵团”截住。住在建设厂劳动村的数千人都在山崖下看见,此时两个身穿藏青色工作服的“八一兵团”武斗人员,用钢钎狠刺已经倒地的红卫兵。两条钢钎扯出来再刺进去,扯出来再刺进去。事后发现,宋正言倒地的地方是一个鸡笼,人血溅到鸡笼的木栅上,厚厚一层。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胡志金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