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姓名由来:误将年龄“十四”填在姓名栏
2009年11月05日 14:07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925年李四光为孙中山遗体抬棺,1927年离京南下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东城区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现为张自忠路23号)逝世。4月2日,中山先生的灵榇由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移至西山碧云寺停厝。国民政府选拔出六位对辛亥革命有重大贡献、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杰出人士为中山先生抬棺。水晶棺被抬到公园门外后,放到高架灵榇上,平稳地放在了六个人的肩头上。在几十辆黑白相间的马车和众多送灵人陪同下,队伍出发了。六个人当中,走在左前方的,是一位瘦高的中年男子,他肩抬灵榇,迈着沉重的步子,缓缓向前。他的目光深邃而忧郁,流露着对国事的担忧。

这位男子就是李四光。此时此刻,也许他会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件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时,李四光是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中山先生非常高兴,勉励他说:“你年纪这么小就参加革命,这很好。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这句话,回荡在他耳边,久久没有消散……

那天,李四光从中央公园一直步送到西直门外。

1926年,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广东国民革命军开始出师北伐。1927年6月,张作霖自称大元帅,指派刘哲为教育总长。不久,北京九所国立大专学校被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京大学为此而一度中断。由于形势恶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目于南方。南京政府决定成立中央研究院,李四光应院长蔡元培的邀请,离开北京去南京、上海等地,主持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从此,李四光结束了在北京的八年生活,开始了新的征程。

嘉祥里、遂安伯胡同、象鼻子沟:解放后李四光住过的三个地方

宽阔笔直的金宝街上,一辆辆豪华轿车从眼前驶过。街北街南,高楼林立,富丽堂皇。现在,这是东城区的重要商圈。而在十几年前,金宝街还是一条小巷,名叫“遂安伯胡同”。

遂安伯,始伯陈志,四川巴县人。出身行伍,明洪武中为燕山护卫指挥佥事,后追随朱棣,屡立战功,永乐元年(1403年)因功封遂安伯。《明史》称其“素以恭谨受知,戮力戎行,始终不懈”。永乐八年(1411年)卒。陈志子孙八代八伯皆居于此。本世纪初,遂安伯胡同被改造成金宝街,一点也看不出昔日胡同的模样了。

1950年底,住在遂安伯胡同的人们,突然发现小巷中多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他身高大约1.75米,在当时算是高个子。他身材消瘦,穿着一件干部服,饭后常在胡同里散步,碰见街坊们,总是热情地打招呼。这位老人就是李四光。

1927年,李四光离开北京后,先是出任中央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所长。1929年,他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1931年,他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9年,专著《中国地质学》在英国出版。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国内进行了许多科学考察。1948年,李四光赴英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李四光被任命为副院长。1950年5月6日,李四光夫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丁燮林亲自去迎接他们。李四光夫妇先住六国饭店,后迁入北京饭店。年底,又搬到了遂安伯胡同。

1952年8月,李四光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4年2月,他做了重要报告《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详细论证了我国三大含油远景区域。1955年1月,他出席了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批准组织多个石油普查大队。

1955年秋天,他举家迁往复兴门内的嘉祥里。我在地图上找了半天,也查到这个地方。直到看了《1950北京市街道详图》才知道,嘉祥里大致相当于现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所在地。1956年,地质部成立了地质力学研究室。1958年改为地质力学研究所,李四光任所长。同年年底,他又搬到了西山象鼻子沟。和城里的遂安伯胡同、嘉祥里相比,这里虽然偏僻,但要清静许多,更有利于年近七旬的李四光工作和休息。在这里,李四光一直住到了1962年1月。他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培养新中国的地质人才做出了许多贡献。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侯晓晨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