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费祎执政时期的蜀汉政权
蒋琬,零陵人,弱冠时已经知名于世,“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属于荆州集团内部的青年才俊,诸葛亮对其格外器重。《三国志·蒋琬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蒋琬治理一县,因不理事而被罢官,与庞统任耒阳令不治被免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诸葛亮对其的器重与庇护从中也可见一斑。诸葛亮开府治事后,即任命其为东曹掾,举茂才,蒋琬辞让,诸葛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於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可见诸葛亮对蒋琬才能的肯定与信任。
诸葛亮连年北伐,蒋琬留守后方,“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诸葛亮每与人语,便称赞说:“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并且秘密奏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付蒋琬”。可以看出,诸葛亮已将蒋琬视为自己的第一接班人。蒋琬之所以为诸葛亮所看重,除了自身所展现的杰出政治才能之外,其属于荆州集团青年才俊这一身份也是重要因素。同一时期的荆州集团青年人才之中,马谡兵败身亡,向宠虽然军事才能突出,但政治方面没有可以称道的地方,而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政治才能突出是必需的,其余董厥、郭攸之、樊建等人,才能平平,因此,蒋琬便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第一人选。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后来又开府治事,升为大司马,执掌了蜀汉军政大权。诸葛亮新亡,蜀汉王朝面临严重危机,“远近危悚”,蒋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挽救了蜀汉王朝的一场危机。需要指出的是,蒋琬并非单独执政,而是逐渐让渡了一部分权力给诸葛亮指定的另外一位接班人费祎。
费祎,江夏人,年轻时随族父伯仁“游学入蜀”,与蒋琬一样,也是成名较早的青年才俊。刘备立太子,费祎因为才学名气,遂“为舍人,迁庶子”,后主刘禅继位后,任黄门侍郎。费祎的才能也被诸葛亮看重,据《三国志·费祎传》载:“丞相亮南征还,群僚於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诸葛亮如此做法,除了有其对费祎才学的赞赏之外,也看中了费祎是东州集团中荆州籍青年才俊这一点。
费祎政治才华真正展现是在出使东吴时。诸葛亮南征归来后,“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祎辄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费祎所展现的才华令孙权为之折服,并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诸葛亮北伐时,请费祎为参军,“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这其中除了费祎本人的杰出才能之外,也表现了诸葛亮的知人善用。
诸葛亮临终时,指定了蒋琬和费祎这两位荆州与东州集团的青年才俊作为接班人,符合蜀汉政权内部荆州、东州二集团联合的原则,而先荆州蒋琬、后东州费祎的安排,反映了在蜀汉政权内部居于主导地位的荆州集团的需求,而荆州集团的代表者又是诸葛亮本人。所以说,诸葛亮如此安排是以本集团的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兼顾了东州集团的利益,两集团联合压制本土的益州集团,有力地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诸葛亮死后,蒋琬执掌蜀汉军政大权,先任尚书令,后任大将军,费祎继蒋琬为尚书令。尚书令在后汉三国时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后来更是相当于丞相之任。由费祎出任尚书令实际上是分割了内政上的部分权力,由蒋琬执政、费祎辅政,协调了荆州与东州两大集团的利益关系。
蒋琬、费祎执掌蜀汉政权期间,内政方面延续诸葛亮的做法,军事方面则汲取了诸葛亮连年北伐,“空劳师旅”、“西土苦其役调”的教训,而是采取了闭关固守、休养生息的方针,暂时中止了攻伐曹魏。但“兴复汉室”毕竟是蜀汉王朝的基本国策,蒋琬也不能完全加以改变。延熙元年,后主下诏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命蒋琬待机北伐。
蒋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如此做是为了克服诸葛亮北伐时的运输困难,效仿刘备平定汉中时的做法,攻打曹魏东三郡。虽然后来由于蒋琬病逝未能真正施行,但此举不仅招致了包括费祎、姜维在内的蜀汉大臣的反对,认为“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同时也引起了东吴群臣的不安,担忧蜀汉背盟攻吴,幸亏吴主孙权力排众议,才未影响两国同盟。而蒋琬不善军事、外交的弱点也暴露无遗。
费祎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出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由单纯掌管政事转为军政兼顾。蒋琬病重是完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第二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攻打汉中,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率军拒敌,费祎率军救援,魏军退兵。曹爽此次伐蜀,意在“立威名于天下”,本人则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且不听司马懿的谏阻,一意孤行,结果“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曹爽“乃引军还”。这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对曹魏的第一次军事胜利,但此次胜利主要功臣是拒敌于前线的王平,费祎并未表现出其军事能力。
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病故,然而费祎实际上却并未能继诸葛亮、蒋琬之后,执掌蜀汉王朝军政大权。后主刘禅于蒋琬死后,“自摄国事”,费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职务成为群臣之首,直至延熙十五年,也就是蒋琬死后六年,费祎方才开府治事,第二年其便遇刺身亡。虽然同是执掌军政大权,但与诸葛亮、蒋琬相比,费祎其实是辅佐朝政,更多的是出屯汉中处理军政。这实际上是蜀汉政权内部占主导地位的荆州集团对东州集团牵制的结果。虽然费祎是东州集团中的荆州人士,又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但荆州集团无论如何不会让其他集团单独主持朝政。诸葛亮选择费祎作为蒋琬之后的接班人也只是为了协调两大集团的关系而已。在荆州集团没有人能够站出来执掌大权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两个集团的均势,皇帝亲自执政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蒋琬、费祎执政时期,政治上“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成功地协调了政权内部特别是荆州与东州集团之间的关系,维持了蜀汉王朝的安定局面;军事上,虽然二人均无突出的军事才能,但其审时度势,改变了诸葛亮的战略方针,转攻为守,未对曹魏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同时成功阻挡了曹爽的军事进攻,保存了蜀汉国力,为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可以说,蒋琬、费祎执政时期,蜀汉政权虽然没有军事上的辉煌战果,但却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时机,蜀汉政权于西南一隅延续40余年,二人功不可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朱子彦 边锐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