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激情仍在燃烧(组图)
2009年11月11日 10:14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郭凤莲(中间)的“铁姑娘”品格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郭凤莲

在中国农村老宅的墙壁上,至今仍可找到“农业学大寨”的影子。

大寨村民们如今住在别墅里。

从“七沟八梁一面坡”到“农业学大寨”再到“农村经济学大寨”,大寨传奇演绎了新中国的两次勇敢跨越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曾影响了中国十四年的时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也因此而成为新中国最著名的村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七零八落的山梁山沟间,大寨人通过实干苦干造出了层层梯田,粮食亩产猛增。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十余年“中国农业学大寨”的光荣。

当历史的火车在十字道口转轨,大寨一度痛苦地迷失了方向。当小平南方讲话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大寨人终于在雾里看到了那朵最美的红花——“改革”。如今的大寨,正在集体与个人各扬所长的折中道路上前进着。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强

“各位乡亲,收电费啦!”一个男人的声音透过大喇叭响彻全村。从大喇叭里传出的淳朴乡音,已经在这个村庄响彻了半个世纪。不同的是,三十年前喇叭里传出的是诸如“下地干活”之类的有关集体的统一号令。

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喇叭声中,80岁的宋立英老人坐在毗邻陈永贵故居的自家窑洞里,一边在一本本大寨题材的书籍上一笔一画地签着自己的名字,一边向前来拜访游客们讲解着大寨往昔的激情岁月。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大寨村第一位女党员、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贾进才的妻子,宋立英和“铁姑娘”郭凤莲一样,是大寨最出名的女人。

1953战天斗地狂想规划

大寨,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依虎头山而建。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寨,人称“穷山恶水”。经过祖祖辈辈的辛勤开垦,到宋立英开始记事的时候,大寨村民们拥有了700亩土地。可这些地不是远在山上,就是险在沟边,东一小块,西一小块,“七零八落,分成4700多块散布在一面坡上”,“七沟八染一面坡”。

这样恶劣的地形不仅让大寨人在农业上难有发展,亩产不到200斤,甚至还得时常担心温饱。地处黄土高原,大寨十年九旱。平日里,人畜用水紧张;可一旦赶上雨季数日暴雨,山洪暴发,全村顷刻之间就可沦为汪洋一片。

1953年,大寨响应中央号召,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在村支书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人历史上第一次如此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他们制定了“战天斗地”的狂想性规划。

他们想治沟平地、改良土壤、修渠储水,除了扁担、锄头、铁锤等最基本的劳动工具,他们拥有的只有一双双布满茧的手。为这个在一般人看来白日做梦般的狂想,大寨人大干苦干,一干就是十年。

宋立英向记者回忆说:自从开始治沟平地,日后闻名全国的“冰碴饭”就成了大寨劳力们冬天的主餐。黄土高坡上的冬天非常寒冷,且昼短夜长,一到冬季,劳力们干起活来就得使出十二分的气力,以确保按时完成治理计划。争分夺秒之下,大寨人决定由后勤把饭送到地里,以节省下劳力们来回村庄吃饭的途中时间。可山高路远,滴水成冰,当后勤们把饭送到地里时,饭往往已经结了一层冰。干了半天活的劳力们早已饥肠饿肚,端起碗来就是一通狼吞虎咽,吃完不休息,继续劳动。大面积的梯田逐渐一层一层地展现在大寨人的眼里。

十年后,大寨亩产猛增至700多斤,这得益于土地形状和土地养分的改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认为,吃饱穿暖,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村民们当时夜以继日艰苦劳作的直接动力。“名呀利呀,这些东西脑子里通通没有。就一个字——‘干’!”

1963顺利完成灾后重建

宋立英在大寨生活了80年,她亲身经历过的天灾不胜枚举,但没有一次比得上1963年夏天的那场洪灾。

1963年夏天,大寨漫山遍野的作物长势喜人,根据往常的经验,等待村民们的将是一场大丰收。谁知,8月初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不期而至,“稀里哗啦”狂泻了7天7夜。虎头山的7条山沟浊浪滔滔,村民们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摧垮道路和堤坝,马上就可收割的作物一片片地倒下了。

全村的800多亩土地中,有139亩梯田被冲为平地,41亩庄稼被沙土掩埋,其余620亩也几近于绝收。洪水还毁掉了村民们的家。全村270间窑洞和房屋,塌了190间,63间成了危房,能住人的只剩下17间。80户人家,78户无家可归。

在之后的重建过程中,陈永贵三番四次鼓励村民:“在这世间,‘人’是最宝贵的。遭了这么大的灾,我们村没有死人,是大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拿出大干苦干的精神,天塌下来也顶得住!”

虽说“人”是最宝贵的,但光有人也不行。重建家园需要大量的石料,于是村民们开始四处寻找适合取石的山体。宋立英的丈夫贾进才带领的分队找到了大寨与金石坡村交界处的“石窝”。

石匠们都说这个石窝是“老虎吃天,没法下口”,“要打开起码要半年”。起初,贾进才和3个助手在石面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击破点,若能打开这个缺口,便能取出大量上好的石材。他们找来炸药,整整9天过去了,那块石壁上的石头还是无动于衷。

大伙儿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开始寻思“四两拨千斤”的巧法子。在10天的寻石过程中,贾进才们砸碎了两把大锤,3根一米多长的钢钎被磨得只剩下一尺左右,10多个七八寸见长的铁楔被打得只剩三四寸。这,就是大寨人的精神!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强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