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晨星农场22名知青在暴雨山洪中奋力抢救国家财产,直到全部献出宝贵生命。
他们留在农垦大地的永远是花季年华,永远是平凡又崇高的名字,永远是简短又厚重的事迹。
22知青山洪中抢救国家财产牺牲
海南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率职工缅怀知青,鼓励农垦职工学习知青热爱农垦事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农垦子弟学校的少先队员们在知青墓前宣誓 摄影/记者 刘孙谋
青松翠柏伴英杰,鲜花一束敬知青。4月5日上午,海南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率农垦职工及农垦子弟学校师生共300余人到晨星农场扫知青墓,深情缅怀长眠于此的22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970年10月17日,在屯昌县境内国营晨星农场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20多位风华正茂的生命在洪水中悄然逝去,其中包括农场畜牧连年轻的指导员和连长。
遇难知青墓园入口处有一座石碑,记录着1970年10月17日那场台风的情况。墓园的最高处立着一座大理石纪念碑,上面刻着“知青墓”三个大字。墓园内还立着22座石碑,很多石碑上贴着遇难知青的照片,他们脸孔鲜活,甚至带着稚气。
一位老太太在李灶的墓碑前细心地摆上鲜花。这位老人叫伍桂珍,今年70岁,是当年农场畜牧连指导员李灶的妻子。伍桂珍和李灶都是从广东来的知识青年,两人在农场相恋、结婚,生有3个孩子,李灶遇难那年,最大的孩子只有10岁。
晨星农场的职工们向记者讲述了39年前发生的那场灾难和知青们的感人事迹。
养猪连的姑娘吃苦能干 最小的只有15岁
当时这些知青大都从大城市来,家境好,到海南后尽管生活环境反差很大,但大家的精神却很亢奋,只想着要磨练自己,要在磨练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哭鼻子、偷懒,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是要被人嘲笑的。知青们想的是哪里最辛苦就到哪里去,觉得最辛苦才是最光荣,这样才能真正脱胎换骨,锻炼自己。 大家天天参加劳动,饭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没有人叫苦抱怨。
团领导从各连队抽调了26名能文能武的优秀女知青及两名男“老工人”组成了养猪连。
说是“老工人”其实也只有30多岁,他们一人当连长,一人当指导员。26名女知青分别来自广州、潮汕、海南等地,年龄在15至23岁之间。
养猪连的这些姑娘个个能干,又肯吃苦。自己割茅草盖房,从来不叫苦叫累。姑娘们不仅能干,还能编会写。国庆节团部组织文艺汇演,养猪连自编自演的节目很是精彩,又是快板,又是说唱,节目编得好,表演更出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凌晨3点钟在台风中遭洪水围困
正当姑娘们建好宿舍和养猪场准备大干一番时,海南却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台风。
1970年10月16日,13号台风正面袭击海南。畜牧连的知青们一整天都在忙着做防风工作,顶风冒雨抬来长长的圆木头,压在房顶上,以防台风把房顶的茅草掀翻。晚上,完成防风工作后,大家都很累,除两名值班的姑娘外,其余的人都疲劳地入睡了。
到了17日凌晨3点左右,大家被一阵阵嘈杂声惊醒,当时茅屋的墙泥正一块块往下掉,风从洞口呼呼地灌进来,平时不起眼的小河沟,现在已变成波涛汹涌的大河,眼看河水就要漫上来了。当连长、指导员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马上转移。
可能是习惯使然,大家想都没想就自然地向着团部方向走去。从茅屋到团部要经过小河,附近有一段洼地,平常洼地没有水,但此时河水上涨,洼地已灌满了河水,而且沿着洼地急速地向北流去。几名姑娘组成先锋队摸索着首先过了洼地,其他人手牵手紧跟着也过去了。大家来到了一片地势稍高还未被水淹的土包上,但再往前已是一片汪洋。
往南走不可能,往西上山行吗?但往西又要过洼地,此时洼地的水更深,水流更急。连长从洼地处试探着下水,结果一下子就被冲走了,大家惊叫着连长的名字,连长奋力拼搏,好不容易从东面的另一块洼地中爬了上来。刚才好不容易才过的洼地,现在已是不可逾越的汪洋。28人就这样被四周的洪水围困在孤岛上。
国际歌成遇难知青们的最后绝唱
这时候,天黑、风狂、雨大,几十名知青晕乎乎已不知天南地北。开始时,连长和连指导员大声喊叫着指挥自救。但四周都是大水,人已经走不出去了。知青们还手拉着手,大家高唱《国际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语录歌,互相鼓励着坚持到胜利。
后来水越来越大,漫过了人的胸膛,大家被冲散了。但是,危急关头知青不是想着自己逃生,而是想到这个集体如何走出困境。会水的在那儿拼搏,大声呼喊着“快拉着我。”不会水的只有任由洪水冲击着浮上浮下,整个现场险象环生。这时候,任何说教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无情的洪水一个接一个地把人冲走了。连长、指导员已喊哑了嗓子,也不顶用,最后由于精疲力尽,也被洪水卷走了。
一根铁丝救了一名知青的命
被水冲倒后,有一根铁丝救了其中一名知青何启珍的命。她被水流冲倒在水中后,在水中拼命挣扎,才把头浮出了水面,但洪水一下子又将她冲得老远。 畜牧连第一栋茅屋在眼前一晃而过。
“要尽量靠近房子!”为了自救,她清醒地命令自己。但水流太快,第二栋、第三栋茅屋紧接着在眼前飞驰而过。突然,她的手触到一根细细的东西。原来这是第三栋茅屋后边晒衣场上的一根铁丝。铁丝的两端绑在两根木桩上,北端的木桩已被冲走了,铁丝在洪水中飘来飘去。 何启珍抓住这根救命铁丝,奋力地游到另一端靠近茅屋的木桩上,死死地抱住它。但木桩已开始倾斜,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只有茅屋附近的水流比较缓,于是何启珍又拼命向茅屋游去。几番努力之后何启珍终于游近了茅屋,从泥墙与茅屋顶之间约30厘米的空隙钻进屋里,爬上了木架,暂时安全了。直到17日午后,她才从茅屋里被前来营救的男知青救出。
知青黄珊建被卷入水后,隐约看到六七米远的宣传栏,奋力游过去,一把抓住宣传栏的栏杆。爬在宣传栏上,看到姐妹们一个个身影飞快地漂过,她赶紧把腿伸出去,拼命喊:“抓住我!抓住我!”可是水流过快,风雨又大,没有一个人能抓住她。在宣传栏上的她是洪水退去后第一个获救的。
广州知青张思慧在被水冲散的那一刻,就迅速脱掉身上的雨衣和鞋子,当被冲至一棵大树时,她迅速抓住了树枝。紧跟着,汕头知青陈淑娥也抓住了这棵树,两人全身泡在水中好几个小时,全靠双手抓住树枝,互相鼓励,嘴唇都咬破了,一直坚持到水位回落,才将双脚站到了树杈上。
5知青遇难时 还手拉着手
当天,28人的畜牧连有22人遇难。
李力、李小玲、梁愉辛和另两位潮汕知青,五人是在一个水坑里同时找到的,被发现时还手拉着手。从李小玲、梁愉辛身上找到了用塑料袋包裹得很好的《毛主席语录》,居然一点儿也没湿。小玲还留有一本日记。
游泳健儿张惠,是在下流很远的三连找到的,她依然保持着奋力拼搏的姿势,可惜仍没能逃过厄运。
而指导员李灶,自始至终都未能找到他的尸体,他的墓穴是一个空穴。
海南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表示———
知青们对农垦事业的忠诚热爱值得学习
逝者已去,英魂犹存。22位遇难知青的感人事迹和无畏精神一直是海南农垦人的榜样。
每逢清明节及10月17日,知青们都会主动到墓地看望遇难的姐妹,给他们的坟头拔拔草,培培土,表达自己的哀思。
海南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说,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持和鼓励着知青们英勇无畏地坚守岗位、保护财产?那是热爱农垦事业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我们不仅仅要怀念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对农垦事业的忠诚、热爱,可以抛弃一切,甚至生命,全身心投入农垦的创业和发展;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于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知青在海南农垦各个岗位上发挥作用,离开农垦的知青还依然关心着农垦的发展建设。目前农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农垦人都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永不停息地为农垦事业的发展尽心尽责,一定能再创农垦新辉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