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营晨星农场:22名知青被滔滔洪水吞噬(组图)
2009年10月27日 10:18南海网-海南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期看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八万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奔赴海南,用他们的热血与青春在海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壮丽诗篇。他们的名字,镌刻在海南的山山水水之间;他们的汗水,在海南莽莽苍苍的胶林间挥洒;他们在与海南人民共同的劳动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知青们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身影跃动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热土上,在海南的开发建设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2008年的岁首,我们回望知青岁月中沉重却难以忘怀的一幕,那是1970年发生在屯昌县境内国营晨星农场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20多位风华正茂的生命,在洪水中悄然逝去,其中还有农场畜牧连年轻的指导员和连长。

2007年年末,19位原广东知青来到晨星农场知青墓园中,看望曾经并肩战斗过、如今长眠在此的好姐妹、好战友,他们看到当年伙伴们共同种下的胶林青翠依旧,感慨万千。

在新年之初,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知青岁月中让人流泪的感伤记忆,是为了留住青葱岁月中那些鲜活的面孔,纪念那段曾经牵手奋斗、一同走过的知青岁月。

跟随着广东知青回访的队伍,当年畜牧连的幸存知青何启珍、黄珊建、张思慧来到了阔别多年的晨星农场,长眠在这里的22位知青伙伴不曾从她们的记忆中淡去,回想起来,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悲伤总是挥之不去。

这是发生在1970年10月17日凌晨3时许的一个悲壮故事。这一天,在一场特大强台风袭击下,畜牧连20位花样年华的小姑娘被滔滔洪水吞噬了宝贵的生命。

26名优秀女知青汇集畜牧连

1968年11月,和全国广大青年一样,何启珍满怀一腔热血上山下乡到了海南屯昌晨星农场,兵团成立后农场就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团。

1970年盛夏,兵团领导为改善生活,解决全团的吃肉问题,决定成立畜牧连。兵团从各连队抽调了26名能文能武的优秀女青年,以及2位男农友组成了畜牧连。2名男农友当即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女,到畜牧连担任连长和指导员的职务。在畜牧连房子未盖好前,全连人员暂时居住在团部。

何启珍说,当时畜牧连成立的动员大会是在团部召开的,团部后勤处姜处长作了一个长篇的充满革命激情的动员报告,向姑娘们描述了一幅海市蜃楼式的美好景象:建好后的猪场将是一个现代化的猪场,洁净的猪栏,流水线式的喂食糟,自动化的清洁系统,姑娘们穿着白大褂,在树荫下轻快地推着饲料车……

在1970年13号强台风中的部分罹难者,自上至下:知青李力、麻海晨、李小玲、田燕文、李城珍、廖以玲,指导员李灶。苏晓杰翻拍

旁听报告的何启珍激动不已。当畜牧连的姑娘们顶着酷暑建好了第一栋茅草房,搭起了简易厨房,从团部搬到新建点居住时,何启珍被调去当炊事员,如愿地成为了该连的一员。除连长、指导员是男同胞外,其余全是来自广州、潮汕、海南的女青年。

晨星农场的广东知青们回忆,这批被抽调到畜牧连的女知青们,个个都相当优秀又漂亮能干。因为当时团部准备将这里作为一个示范点,抽调的都是知青中的骨干力量。比如女知青李小玲,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华师附中读书时,曾经有希望成为共和国的“外交官”。

李小玲的弟弟李青说,姐姐从小就聪明,学习很拔尖,尤其是在外语方面,俄文相当出色。在中苏关系正常的时候,姐姐还与前苏联的小朋友定期用俄文通信交流,她教人家中文,人家教她俄文。由于出色的外语能力,高二时姐姐被北京的国际关系学院相中,准备跳级进行高考,只要成绩过关就能入读,作为国家未来的外交人才培养。可是,这时“文革”开始了,身为广东省高干的父母受到了冲击,姐姐和他只能响应号召,来到海南成为上山下乡的知青。

尽管身为女子,但知青们个个都很能干,又肯吃苦。何启珍说,成立畜牧连时正是大热天,海南岛的太阳更是火辣辣的。要盖茅草房,就要先割茅草。割茅草会弄得全身发痒难以忍受,再加上大热天,汗如雨下,可想而知,这是何等艰苦的工作。然而没有一个姐妹退缩,也不见一个姐妹因例假而休息。

在别的连队,上架盖房顶往往是男同胞的工作,可畜牧连几乎清一色的女同胞,何启珍自豪地说,“姐妹们哪会逃避,她们还争着上呢!她们在房顶上一边绑扎着茅草帘,一边高声歌唱。我在厨房这边望着这一幕,不禁想起了电影《柳堡的故事》里解放军战士给老百姓修建房子的镜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1970年   语录歌   畜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许春媚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