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时出版自传细说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片漆黑的背景下,一个身影正顺着天梯拾级而上,他的上方,光在指引——这是北京人艺演员濮存昕的新书《我知道光在哪里》的封面。这张从剧照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封面令濮存昕非常满意,因为它正好吻合了这些年来他在艺术上的心态。
一个人能找到一生都愿意追寻的光并不容易,但从很小的时候起,光的影子就已照到了濮存昕的心里。那时候他常去人艺给父亲送饭,化妆室通向舞台的长廊里有条黑黑的甬道,这条甬道是不准小孩子进去的。他常常站在这条神秘的甬道口等父亲,他知道,它的尽头就是灯火辉煌的舞台。
对濮存昕的采访是在北影旁的老故事餐吧进行的,一束阳光透过玻璃屋顶,不偏不倚地落在濮存昕的身上,如同舞台上的聚光灯,而“灯”下,55岁的濮存昕在讲述中逐渐“入了戏”。
青涩年代 “濮瘸子”成了知青返城的借口
与很多明星不同,濮存昕一向不喜欢多说自己的私事。《我知道光在哪里》算是他第一次开了口,“站在五十多岁的点上往回想生命的流逝”,说起自己的“那点事儿”。
虽然是人艺演员的孩子,但演员梦曾经离他很远。因为两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他拥有一个被人叫做“濮瘸子”的童年。“那会儿,还没有普及这种病的疫苗,好在儿童医院正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我算走运,治了四十天,病情算是给控制住了。我还作为成功案例,上了新闻电影制片厂拍的新闻纪录片,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电影,故事片上映前加演的那种‘新闻简报’。”这是他这辈子在镜头前的第一次露脸。
小儿麻痹症给濮存昕留下一只后脚跟着不了地的缺陷,虽然小学三年级时做了整形手术,脚慢慢能放平了,但“濮瘸子”的外号却给濮存昕的童年造成诸多困扰。“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的注意力就在那条腿上,骑自行车也好,跳皮筋也好,还有打篮球、跑步……为了练腿,各种运动都参加。”1969年7月,濮存昕离开北京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一名下乡“知青”。他回忆到,在冰天雪地里,他干的活儿是在草甸子里挖坑埋电线杆,后来混上了“美差”,在种马班里放马,因为“给马洗生殖器、配种”的事迹,他光荣地上过黑板报,还补了生理常识课。
濮存昕坦言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秘密”:为返城,他曾做过一次假。那是1975年底,大批知青开始返城,他也产生了不能一辈子耗在这儿的想法。“那年正搞批林批孔运动,我穿着薄衣裤站在舞台上,很冷,说到一半时我的病腿就麻木了。我坚持演完,满脸流出豆大的汗珠。我记得自己是一条腿蹦着下台的,大家都看在眼里,催促着快上医院。那时我就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机会来了,我可以有条件病退了。”到医院第三天,他的发烧就好了,腿也恢复了知觉,但他决定“演”下去,他向知青们展示过自己的病腿:“知青一个个目瞪口呆,啊,你的腿怎么是这个样子?!”濮存昕说,1976年,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他都在为病退做戏,“整整一年没有脱棉裤”,还拄了一阵拐,最后终于如愿开到了病退证明。
“这些事,今天提起来,并没有要取巧或讨好的意思。”濮存昕说,对于新书要不要做“个人独白”,他曾经犹豫了很长时间,本想像上一本书《演员濮存昕》那样只做谈艺录,最后在出版社的劝说下,决定还是写下这些青涩年代的个人经历。“因为不写本身也不真实。”他承认,自己的写作确实也有自省和忏悔的意思,“在‘文革’时,我也打过人,红卫兵时还瞎闹过。没有这个机会就说不出口。”
(本文来源:新疆天山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