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0年 800多名泉州知青重返第二故乡(组图)
2009年11月04日 13:48泉州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一代人的青春,是知青们用汗水和眼泪,苦涩和艰辛,希望和憧憬,在蹉跎岁月里写好的。

——《蹉跎岁月》作者叶辛

1968年12月22日,全国1800万年轻人响应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奔赴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他们从此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秋风劲吹的1969年10月26日,在“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的“语录歌”声中,在“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和“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豪情中,2000多名泉州知青抵达大田,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之后的几年里,共有2600多名泉州知青相继落户大田,和奔赴各地的10万泉州知青一样,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耕耘着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开拓着充满艰辛、坎坷的新的人生。

时隔40年,800多名泉州知青重返第二故乡,于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再次相聚大田,重温激情岁月,喜看大田巨变。如同快速、便捷的泉三高速公路,泉州知青正成为连接泉州与三明,促进山海协作的强劲纽带,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作出不懈努力和新的贡献。

每当翻开10月26日的日历,老知青的思绪都会自然回到四十年前那段燃情岁月。在贫瘠的土地上实现“大有作为”,知青作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了真实反映当年泉州知青上山下乡的火热生活,再现知青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本报和泉州岩城经济促进会(泉州大田知青联谊会)联合搜集了一些来到大田的泉州知青老照片。希望这些珍贵的老照片能让读者重温当年“上山下乡”的燃情岁月,喜看今朝“山海协作”的美好前景。

泉州岩城经济促进会(泉州大田知青联谊会)副会长曾华生回忆说:“当年的条件有限,整个大田县只有一家相馆在县城,所以许多知青都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再经过40年的岁月涤荡,能够保存下的老照片更加有限,所以弥足珍贵。”(吴泽华)(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吴泽华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