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总理、外交部长吴学谦:有大美而不言[视频]
2009年06月28日 11:56凤凰卫视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6月27日《我的中国心》节目播出“吴学谦有大美而不言”

曾子墨:1949年以前的上海滩,有一个学生模样,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他本名吴庆德,乳名“大星”,父母和邻居们都叫他“笃星”,走在街上,他是风度翩翩的社会青年“林清”,他有一个秘密的小圈子,在那里,他被同伴们称做是“老吴”,他爱写文章,“辅民”这个名字,便常常出现在让政府头疼的地下刊物上,同一天时间里,他上午是大学生,下午就成了米行老板,到了晚上,他又化身成为一名家庭教师,走街串巷为中学生补习英语。

解放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吴学谦”,取意“谦谦君子,虚怀若谷”,没错,他就是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吴学谦,官至副总理之后,他仍然喜欢别人叫他“老吴”。

解说:上海是吴学谦的故乡,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以不同的姓名和身份,出没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一次又一次爱国学生运动的幕后指挥者。2009年6月,在庆祝上海解放60周年的日子里,摄制组的镜头锁定了一个正在筹备中的展览。

讲解员:1948年学生为了争民主,反迫害,由同济大学学生赴南京请愿,当时国民党当局就出动了飞行堡垒,骑警等3000多人进行镇压,而当时就造成一个“一二九”惨案。

解说:在“上海解放功臣史料展”的展厅里,吴学谦的生前遗物占据了两个展柜。然而,在当年拍摄的学运照片上,在振臂高呼,群情激愤的人群中,我们找不到吴学谦的身影。1949年以前,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滩,吴学谦的存在就像一个捉摸不定的影子。

日据时期的1940年春天,在上海海防路一个狭窄的亭子间里,14岁的中学生刘起林,焦急地等待着一个陌生的来客,这一天,他将在来客的接引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应邀而来的竟是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大男孩。

刘起林(原上海地下党干部):他是中等个子吧,面貌还是比较清秀的,另外他一个特点呢,他有颗门牙有点歪的,笑嘻嘻的,不是那么很严肃的,一本正经的,一看反正是很亲近。

解说:彼时的上海接头,日伪军的巡逻车不时呼啸而过,地下党组织规定,党员之间必须单线联系,并且第一次会面,必须有事先规定好的接头暗号。

刘起林:他拿一本书,他说老师叫我来要给你一本书,那我就回答了,我说我已经有了上册了,他说我给你带来下册,这就对上了。

解说:接下来的宣誓仪式让刘起林终生难忘,因为从此以后,他将把自己的命运,交托给这个自称“林清”的共产党陈。

刘起林:我坐在床上,他坐在一个櫈子上面,他说你已经是个党员了,我们就要宣誓,宣誓嘛在那种环境下面,虽然只有我们两个人。但是我弟弟妹妹奶奶都还要进进出出的吧,你也不能有任何形式吧,所以没什么一定要举手了,也没有环境布置,你怎么布置,也不允许布置,地下党不允许布置,那么宣誓呢,他讲一句我跟一句,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形式。

解说:事实上对于当时只有19岁,入党刚满一年的吴学谦来说,发展新党员只是他地下工作的起点,未来,他将跻身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层,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一次又一次把数以万计的爱国学生推上街头。同时,为了避免暴露自我,暴露组织,他只能埋头苦干,做无名英雄。

讲解员:解放后的1951年,原中共地下党,上海市委的委员,又巨济岛了一起,拍下了这张合影,张承宗,是在解放前任中共地下党上海市委的书记,而张本,则是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吴学谦是学生运动委员会的副书记。

解说:1921年12月,吴学谦出生在上海法租界一个经营米铺的小康之家,小学毕业的时候,马车夫出身的祖父,想尽办法把他送进英国人办的格致中学,好让孙子将来有机会进洋行,挣大钱。不久,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淞沪战争的炮火点燃了国人的愤怒,在日本人鞭长莫及的租界学校,吴学谦邂逅了左翼文学。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吴家从小康坠入了困顿。

贾春龙(吴学谦表弟):后来我的舅舅(吴学谦的父亲)不求上进,学了抽大烟,再多的钱,给你大烟一抽啊,什么都没有了,那时候呢,吴家就败落下来了。后来吴学谦呢,干脆朝外走,不要看到这个家。

<<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