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世45年 曾有1800万人祭扫焦裕禄墓(视频)
2009年06月22日 15:02凤凰卫视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解说: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市北固山村一户贫困农民家里,8岁在本村上私学的时候,私塾先生给他取了个吉利的名字“裕禄”,希望此儿能在乱世中远离贫苦。然而,家乡灾荒不断,仅仅4年之后,年少的焦裕禄离开课堂,开始为生计奔忙。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军南下到尉氏县。1950年冬天,他与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徐俊雅结婚,并在第二年国庆节生下第一个儿子。

焦国庆(焦裕禄儿子):我是1951年国庆节,就是10月1号那天生的,实际上来讲呢,要按照过去旧的礼教社会,礼教礼数来讲呢,我应该排守字辈,你看我姐就叫焦守凤,我妹妹叫焦守云,像我父亲就没有这一套了,既然出来革命了嘛,是吧,所以给我起个名字叫国庆。

解说:1962年焦裕禄到兰考上任不久,就把妻子和6个儿女接了过来,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

焦国庆:一回家以后,是怀里抱一个,肩膀头上爬一个,特别是我那两个弟弟很小,你想,是不是,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那个弟弟还不到四岁,那个最小那弟弟还不到四岁,是不是,这个跃进也不大,我父亲非常喜欢他们两个。

解说:在儿子焦国庆的记忆中,父亲来到兰考后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他是通过母亲,和周围亲戚朋友的谈话中,听到些父亲的消息。

焦国庆:到兰考去以后,十天有八天见不着,上小学,我们几个都是上小学,这个我父亲确实忙,一到兰考就下去了,下去以后就开会,十天有八天不在县里。

曾子墨:焦裕禄初到兰考时,兰考有个颇具当地特色的部门,叫“劝阻办公室”,但是干部们绞尽脑汁,还是堵不住不断外出逃荒的灾民,经历过五年逃荒生活的焦裕禄深知,不彻底解决“三害”,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灾民出逃的问题。

1963年2月,兰考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将原来的“劝阻办公室”,改为“除三害”办公室。

解说:当时兰考的现实是,不到100万亩的耕地中,有24万亩变成了沙丘,36万亩被淹没,26万亩铺满盐碱,全县的粮食产量跌到谷底。

朱礼楚:最大困难就是,还是粮食问题,吃不饱啊,老百姓补助,一天补助四两二两的红薯片,山上有一个金寨村,270多口人,我是在那个驻过队,1962年的麦子,它是种了240亩,被风沙打死了120亩,剩下的是18亩,这18亩小麦出多少粮食呢?出了80斤,18亩80斤粮食,按人口平均分配,一个人合二两七钱,你说群众怎么过?

解说:各村不断有村民饿死,不少领导干部也扛不住病倒,摆在焦裕禄面前的燃眉之急,是全县36万人的吃饭问题。

刘俊生:很多人还想到外面去要饭,焦裕禄同志说了,你们别去要饭了,你们在家劳动,我去给你要饭,你是小要饭的,我要当个大要饭的,出去要饭。走的时候,焦裕禄同志就组织了一些人,到外地丰收地区,拿着那个救济款去买计划外的,那一些代食品。你像红薯干、萝卜片、苜蓿片买过来,买过来以后,采取以工代账的办法来补助社员。这社员一干那个呢,既有国家发的保命粮,又有焦裕禄从外地给他购买的代食品,加到一块儿,只要劳动得好的时候,在家也能吃好了。这地,这就能改造了,那咱们也都不外跑了,所以后面把很多的人都拴住了,都不外跑了。

解说:当时粮食属于国家物资,要按规定实行统购统销,到外地购粮要冒很大的风险,1963年前后,八届十中全会的决议,还贴在县委办公室的墙上。但是焦裕禄深知,兰考的饥荒不能一直靠救济粮和救济款,要靠兰考人民的生产自救,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积极性,焦裕禄不得不冒更大的风险。

刘俊生:把那个当时有一些荒地,有一些边缘地承包给社员,分给社员,叫社员来进行耕种。

任彦芳:包给个人了,所以都看好了,他就觉得受启发,于是乎他就采取了林木,采取几包,包下去,负责制。

张申:逃荒出去的就少了,跑的就少了,出去的人也都回来了,觉得有盼头了。

任彦芳:那个时候是谈包色变,谁敢说“包”字,那包产到户那是资本主义呀,那就什么立场问题呀,阶级立场问题,但是焦裕禄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就包,出了错我负责。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