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伦之战的胜利属于拿破仑 是因为他幸运而已?
2010年01月30日 09:42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围城战结束三天后,由于特派员们推荐,他又晋升为准将。这样,他就跨越了中校和上校这两级军阶,从此平步青云。总的来说,他一直都是非常走运的。然而并非小看他在土伦的战绩,人们总不免感到,任何一位受过他那种训练的军官,只要有普通的智力,都会找到港口安危所系的那个要点。正因为拿破仑在这个领域里没有对手,所以更显得他才华照人。另外也有些偶然因素成全了他:首先,他碰巧是在卡尔托的炮兵指挥官负伤后不久经过奥利乌尔的;其次,他的支持者萨利切蒂颇有权势,并且当时恰好在场,因而可以推荐他占据这个空缺;第三,杜特非常了解他,当杜特一接任炮兵指挥官就留他作助手并对他委以重任。

本文摘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浅评拿破仑的军事才能

歌德认为拿破仑传奇象圣约翰的启示录一样:“人人都觉得其中有奥妙,但究竟是怎么回事谁也不很清楚。”许多崇拜者都为拿破仑唱过赞歌,而且有关其生涯的事实已为无数治学严谨的史学家所披露,以至可供进一步开掘的东西所剩无几。七巧板是任人摆布的,如果不迷不乱可以变幻无穷,但难就难在把它们拼在一起组成正确的图案。在比较好的拿破仑传记作家中,大多数人都更善于评论其政略而非战略。对于英国读者来说,拿破仑在军事思想领域作为一个有创见的思想家的说法是由利德尔-哈特成功地揭穿的。然而利德尔-哈特并非发现这一事实的第一个人。因为大约三十年前,此事就为科林所揭露过,不过利德尔-哈特就此据理力争也许更令人信服罢了。

事实是无论在战略思想还是战术思想上拿破仑都没有任何创新,他也的确从未宣称自己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因为倘若他果真有所建树,他的部队就不致屡次遭受惨重的损失,乃至最后一仗全军覆没。但是他是驾驭战争的能手,而且是他这个行当里出类拔萃的匠师。尽管他还不能最经济地使用手边的工具和技术,但是他懂得如何最充分地发挥它们的效用。

本书旨在描叙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拿破仑。不过在其生涯中,由于战略和政略的交织如此密切以至在论述其中一方面时难免不涉及另一方面。就这点而言,他的一生与克伦威尔颇为相似,而拿破仑是仔细研究过克伦威尔的。当然,无论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军事家,拿破仑都是较克伦威尔更加伟大的天才。不过本书主要是叙述拿破仑生涯的军事方面,而且也主要是为研究战争的人而写的。

我的研究基于以下两个前提:第一,诚如上文所述,拿破仑在战争艺术或军事科学方面并不是一个创新者;第二,援引韦维尔爵士的话说,“良将,不同于诗人,他们是造就的而不是天生的。”(《军人与军旅生活》)后面这个命题,我已尝试在本书第一章中予以论证。该章描述拿破仑早年历受的教养和训练,特别是他的自学情况。因为,早年那风云变幻的环境和坎坷不平的经历,无疑对他个性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谓拿破仑发明了一套新的战法,那是拿破仑传奇中所固有的一派荒诞之说,事实并非如此。科林六十五年前就在其《拿破仑所受过的军事教育》一书中澄清过这个问题。更近一点对于英国读者来说,斯潘塞·威尔金森在1930年,利德尔-哈特在1933年也揭开过这个神话的面纱。与亚历山大、汉尼拔和凯撒这三位拿破仑刻意仿效的军事领袖相比,拿破仑是不能称之为“闪击战”的发明者的。“闪击战”并非什么新的作战原则,它不过是集机动、速度和集中兵力诸要素之大成加以大胆运用而已。德军于1939年在波兰,1940年在法国所运用的就是“闪击战”。

在流放圣赫勒拿岛时,拿破仑的确自称发明过一种新型战略。据记载,他曾对古尔戈将军说:“会战的伟大艺术在于在作战过程中变换自己的作战线;这是我自己的观点,而且是相当新的。”这简直是一派胡言,令人难以置信。拿破仑在流放期间类似这样为自己作过许多辩护,并非仅此而已。不过下面这段话,虽然也是在圣赫勒拿岛说的,却颇为中肯:

进行攻势作战,以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古斯塔夫·阿多夫、蒂雷纳、尤金亲王和腓特烈大帝为楷模,熟读其八十三次会战的历史并以他们为榜样,此乃成为名将和掌握军事艺术奥秘的不二法门。

但是,拿破仑并不是一个只会回味历史的清谈家,他的天才在于他能在实践中借鉴历史教训并灵活运用于实战之中。如果说拿破仑未曾发明任何新型战略,那么他在战术、编制、后勤管理和装备方面,也同样没有创造任何新思想。

在战术方面,执政府和帝国时期的法军,只不过继续沿用革命军在1792年至1795年间历次战役中所发展的那些方法,而那又是以1791年颁发给旧皇家陆军的最新条令为基础的。这些战术方法是十八世纪法国所进行的无数战争的经验总结。其正常步骤是,以疏开散兵的预备火力和集结炮兵的集中火力轰击敌阵以动摇其防御,然后指挥官以密集纵队向他所判定的敌阵地之要点发起主攻。拿破仑对这种基本程序未做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作为炮兵出身并且通晓本兵种武器的杀伤力和射程的指挥官,他也许增加过火炮对步兵的比例,并进行过保留一支由他自己掌握的炮兵预备队以便在会战高潮集中火力的实践,但是在炮兵战术方面他却没有任何创新。诚如我们在下文中将要看到的那样,他在炮兵学校攻读时是十分刻苦的,对那里所授的各门课程无不用心。

至如“大战术”,尤其是借助骑兵的翼侧包围,在战争中本不是什么新鲜战法,但拿破仑在正常的作战实践中也极少采用,至少在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的侧翼那样脆弱而易受攻击,他却无所作为。拿破仑的军队在编制上分为师和军以便在接敌运动和遭遇战中能取得更大的灵活性,这也只是对欧洲其它各国军队根据七年战争的经验而采取的一种做法的仿效。

拿破仑坚持军队应当在作战地区就地补给从而机动自如不受后勤补给的限制,这也是革命军队的正常做法,是由于国民公会时期政府财力不足,保障能力低下以至难以接济在法国国境之外征战的军队而形成的。

尽管拿破仑对于炮兵和其它兵器都具有很高的技术知识,但事实上在他执政和称帝的十五年中,法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并没有任何改进。法国步兵在滑铁卢所使用的燧发枪与在马伦哥使用的完全一样;同样野战炮的射程和口径在整个执政府和帝国时期也毫无变化,事实上与三十年前格里包发尔所设计的并无二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拿破仑   土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