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败在唐玄宗纵容安禄山与自毁长城
2010年02月02日 15:30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三 血梅花

十二月初二。彤云密布,阴风惨淡。天气刺骨的寒冷。安禄山的大军阵列在黄河北岸。他下令把破船用绳索、草木串起来,横绝黄河。这样浮桥太过脆弱,很难渡过铁骑军。但是当天晚上,一夜寒风呼啸。凌晨,浮桥全部被冰冻,成了坚固的冰桥。

寒冰为安禄山劈出了南下的道路!

一声令下,安禄山大军像驰过冰桥,安然渡过黄河。

黄河就这样在一夜之间沦陷了。现在,中原腹地就像裸露的羔羊。

第一个牺牲品是陈留,也就是现在的开封。铁甲军掀起的烟尘淹没了城市。安禄山闪电般攻陷了陈留。河南节度使被斩于军门,一万守军也被尽数屠杀。

第二个牺牲品是荥阳。它是洛阳的门户,是安禄山必取之地。叛军鼓角一响,荥阳的守兵“自坠如雨”,城市也瞬间沦陷。

下面就是洛阳了!它不是陈留,也不是荥阳。这里有统帅六万大军的封常清。他要在这里,和安禄山一决雌雄。

封常清率军出守城外的虎牢关,狙击狼群。——这是帝国和安禄山的第一次真正碰撞。

唐军排成威风凛凛的阵列,在大地上铺展开来。所有的矛尖指向东方;所有的箭蔟都对准东方;所有的眼睛都望着东方。

黑色尘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越来越近。鼓角声逐渐清晰可闻。还有千万个马蹄撞击大地的声音......唐军还保持着漂亮的阵型,但许多人的额头开始渗出冷汗。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团黑色烟尘一步步逼近,最后停在自己面前。无数矛尖在轻轻颤抖。

铁骑兵骤然从尘烟里冲出,铺天盖地的扑来,就像铁的风暴。风暴席卷之处,一切抵抗都终结了。转眼间,阵列就被冲散,唐军全线溃败。满地都是死尸和丢弃的长矛、盾牌。

这不是一次战斗,而是一场屠杀。

这支军队根本不是狼群的对手!封常清手下的六万军队,都是匆匆招募的洛阳民兵,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无力对抗铁骑冲击。——但是封常清还是不肯放弃。

他收拾残兵,在葵园再站,又败。在上东门再站,又败……换做别的将领,早已全盘崩溃。但是封常清就是不肯放弃。他知道必败无疑,却疯了似的不断战斗。他连战五次,连败五次。最终,他不得不拆毁城墙,夺路逃出洛阳。为了阻挡敌军,他让人砍下大树,阻塞道路。能逃出去的只是少数,六万大军几乎被斩杀殆尽。当天正下大雪,厚达一尺。迷蒙的雪雾中,到处是殷红的鲜血。最终,更多的雪花悲悯地洒落,掩盖了这些猩红的血梅花。

洛阳保卫战惨淡结束。帝国的第一道防线崩溃了。此时距范阳起兵,只有短短34天。

封常清向陕郡一路踏雪狂奔。那里有高仙芝的主力部队。他一身血迹站在高仙芝面前:连日血战毫无用处,洛阳沦陷了!

对高仙芝来说,这实在是个晴天霹雳:失败来得实在太快了!谁也没想到封常清的军队会如此不堪一击。看来叛军比预计的要强得多。现在自己的五万军队裸露在狼群中,也许会尸骨无存。高仙芝愣愣地看着封常清,脑子一片混乱。

这时,封常清提了一个建议。

一个性命攸关的建议。

——回潼关。

如果说八百里秦川是一个盒子,那么潼关就是打开这盒子的钥匙。

黄河从北方汹涌而下,和南方的秦岭劈面相遇。被秦岭阻挡后,黄河开始折而向东。黄河与秦岭相撞的地方,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豁口。它就是潼关。潼关夹在峻岭与大河之间,险厄峻极。有个说法是“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这个小豁口,卡住了进入关中的孔道。

封常清要求撤回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他激烈陈词:这五万大军在词决战只有死路一条。但扼守潼关却绰绰有余。凭借天险,完全可以把安禄山拒之关外。陕郡无法保卫,也不值得保卫。值得保卫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潼关!它才是命运的枢纽的所在。

高仙芝犹豫了。

此刻,安禄山的军队正向陕郡飞驰而来。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几个小时的迟疑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高仙芝焦虑地来回踱步。看不见的命运之神,在他头顶盘旋飞翔。在这个关键时刻。帝国的生死存亡就在高仙芝的一念之间。

高仙芝不是一个胆怯的人。但此时此刻他胆怯了。他的胆怯拯救了军队。

高仙芝终于下令,全军撤往潼关!

临行时,高仙芝打开了仓库,把里面的钱帛分给大家。带不走的一火焚之。熊熊烈焰中,高仙芝的大军向西方退去。当地平民也纷纷逃亡。从陕郡到潼关的道路上,到处是难民与军人。每个人都脸色铁青,惶恐不安。他们的背后,是陕郡上空的黑色烟柱。烟柱之后,则是呼啸而来的范阳铁骑。

——撤退的已经有些晚了。叛军前锋尾随上来。殿后的军队遭到突袭,人马践踏,伤亡惨重。如果叛军主力不在洛阳停留,全速追击,高仙芝很可能会全军覆没。但是叛军只派出了前锋。唐军终于跌跌撞撞地摆脱了追击。

潼关大门敞开,涌动的人流冲了进去。安全了!终于安全了!包括高仙芝在内,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闯过了死亡之路。狼群被关在了门外。高仙芝和封常清没敢浪费时间,马上组织防御。果不其然,安禄山的前锋部队很快就攻到潼关。在这里,他们第一次遭到失败。横扫中原的铁骑军在潼关面前败下阵来。这里地形太过险要,叛军无法越雷池一步。

一切的一切,现在都取决于这个小小的关口。潼关是长安的盾牌,是上天赐给关中的礼物。它为帝国死死挡住了东方来的千军万马。

安禄山大军像是一条汹涌铁流,冲刷过河北河南,淹没了无数名城巨镇,一直冲到潼关城下。然后,它咆哮着退了下去。山与河之间的这座雄关,截断了铁之洪流。没有人能闯过这道天堑。

长安终于安全了。帝国在危机时候挺了过来。它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帝国的力量在慢慢聚集。成千上万的新军在开往前线,西北的朔方军也开始挺进东方,攻击安禄山侧翼。最可怕的时刻过去了。

但是高仙芝却隐隐有些恐慌。在他逃往潼关的路上,一个念头始终在他脑子里徘徊:不经一战放弃陕郡,怎么向皇上交代?但他来不及仔细考虑。他只能凭直觉,做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决定。

——然后希望唐玄宗能够理解他。

可是他错了。

高仙芝的撤退拯救了长安,但也意味着:放弃了陕郡,放弃了洛阳,放弃了中原的千里江山。唐玄宗绝对不原谅他。他认为这次撤退荒谬透顶!高仙芝应该作战,应该击退安禄山!高仙芝的军队不可能击败安禄山,唐玄宗根本就不理解这一点。唐玄宗从没有亲自带兵作战。

但他却可以决定任何一个将领的生死。

就在唐军退入潼关几天后,高仙芝听说有使节带着圣旨来了。他匆忙从外面返回厅堂接旨。这个时候,他看见了一个可怕的景象。

封常清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这个在洛阳五次血战、又把军队带入潼关的人,变成了一具尸体!

尸体一身是血,躺在芦席之上。一个太监站在旁边,周围是一百多名“陌刀手”。太监说:“也有给您的恩旨。”高仙芝脸色刷白地接旨。旨意是一道死刑令,上面列举着高仙芝的两大罪名:撤军弃地;克扣粮饷。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高仙芝没有反抗,直接被押进刑场。这时,士兵们都已知道了消息。许多人围在刑场,默默不语,看着被刀斧手簇拥着的主帅。

高仙芝走进刑场,看着前面黑压压的士兵,大声说:“说我撤军弃地,不错!说我克扣粮饷,上有天,下有地,决没有这回事!”太监淡淡地看着他,一语不发。高仙芝伫立片刻,忽然大声喊:“我冤不冤?”

一片沉默。

忽然,前面成百上千的喉咙发出同一声呐喊:“冤!”喊声在清冷的空气回旋震荡。

刀光过处,一个高丽人的鲜血喷向天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押沙龙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