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到底是不是被慈禧毒死的?
2009年05月31日 09:40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不过话说回来,慈禧太后对光绪的关系也未必是外间人所传的那样恶毒和刻薄。事实上,光绪进宫的时候只有四岁,便由既是姨妈又是伯母的慈禧太后照管,并亲自过问小皇帝穿衣、吃饭、洗澡、睡觉等生活琐事。但是,在教育孩子这方面,虽然慈禧太后很想做好,但由于其性格和耐性方面的缺陷,其表现实在算不上合格,就像她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案例。

应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对光绪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光绪五岁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他精心挑选了师傅,包括书法和学问都闻名遐迩的翁同龢等人。但由于慈禧至高无上的威权,其对光绪的教育方法十分的粗暴性急,光绪稍微不合己意,便是讥讽、呵斥甚至责打,这对后来光绪的性格影响极大。小时候的光绪胆小怕事,听到打雷或者大点的声音往往都会颤抖哆嗦。慈禧太后过分的责罚,严重打击了光绪的自信心,以至于其性格既懦弱怕事,但在青少年的时候又会出现强烈的逆反,正如光绪在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中的表现一样。

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每在被自己父母讥笑或者虐待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但在父母的威权下,这种逆反心理又诱发一种内疚感,从而否定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这种环境长大下的儿童往往患得患失,做事情犹豫不决,缺乏自信。与同治一样,慈禧对光绪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以至于影响到他的一生。在自卑的同时,光绪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消极反抗,比如见慈禧太后时总是一脸死相,让慈禧太后扫兴,这种关系就象是噩梦一样。

光绪亲政后逆反的表现,更是加重了慈禧太后对光绪的不信任,在她眼里,光绪始终是个懦弱自卑、犹豫不决、依赖性强、难以独当大任的孩子。她在光绪亲政后对朝政的不断干涉和把持,很大原因就是出于这种心态。但她从不去想的是,光绪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格心理存在严重缺陷的人,正是因为她的粗暴教育所造成的。

天道不违,岁月无情。光绪的这一生,短暂而悲惨。他没有好好的享受过母子之亲、夫妇之爱、昆季之谊,甚至连皇帝应有的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也没有。他这一生大部分是作为慈禧太后的傀儡而存在。就连在后宫生活中,慈禧太后也要对光绪加以控制,比如众所周知的光绪选妃事件,结果造成光绪和隆裕皇后(慈禧太后的侄女)长期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两人在一起也是默坐无言。而光绪后来喜欢的珍妃,却为慈禧太后所厌恶,最后在庚子之役中,竟然将之赐死井中,这极大的伤害了光绪的感情,以至于后来光绪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康复无望。

人生苦短,血色残阳,光绪的最后十年,在慈禧太后的压制下,可谓是备受冷落,孤苦凄凉。也许是阴谋,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光绪和慈禧太后一前一后的相继离开人世。也许只有死去,光绪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在人们的议论声中,慈禧太后风光大葬,其葬礼极为的隆重而豪华,让中外人士叹为观止。当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电讯报》的驻华记者对此做了一个详细报道:

“送葬队伍中,打头的是一队穿着现代军装的长矛轻骑兵,装束齐整,举止得体;接下来是由仆役们用手牵着,成一列纵队的小矮马;再后面就是一大群身穿猩红色绸缎衣服,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的仆役,大约有几百人,他们轮换着抬灵柩。

紧接着又是另一队长矛轻骑兵,在他们的长矛上飘扬着红色长条旗,后面跟着马枪骑兵。他们属于皇家禁卫军,身穿有红镶边的灰色军衣。后面又有一排排穿着红衣服的仆役,举着绿、红、紫、黄等各种颜色的旌旗和低垂的绸缎条幅。那些举着鲜艳旌旗的仆役行列没完没了,似乎他们把皇宫里的旌旗全都搬出来给已故太后送葬了。

再往后是一个奇异而庄重的场景,三匹排成一列纵队的白色小矮马分别拖着三个装置在四轮轻便马车上的轿子。后面跟随的其他白马身上都有着黄色绸缎饰物。这个由小矮马组成的队列行进时缓慢而又悲怆,此情此境令人为之动容。

接下来是来自戈壁滩的高大骆驼,满身绒毛,体格壮硕,它们成二列纵队,行走在道路的两旁。它们背负着用黄绸包裹的搭帐篷必需品,因为这个送葬行列在到达清东陵之前要走整整五天的路程。接着又有一群穿着红色衣服的仆役,杂乱无章经过。在一些穿黑衣服的官员走过去之后,之后还是杂乱无章的仆役队伍。接着突然出现了两顶用金黄色绸缎装饰,并由轿夫抬着的轿子,还有一些相当欧化的现代葬礼花圈。刚才被经过的马匹和骆驼粪便弄脏了的路面现在又由仆役们打扫干净了。所有这些似乎都表明前面的只是一种开路的仪仗队,因为后面的队伍一时还看不见。

随后,在远处土丘之间的下坡路上很快就可以看到隐隐约约的旗帜。猎猎红旗映衬着天空,一排排的骑兵向我们走来;更多的黄色轿子自上而下地过来,在这些轿子的后面,闪烁着一团耀眼的金黄色火焰,体积大得吓人,而且离地面很高。

慈禧   光绪   临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金满楼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