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友图文故事征集邮箱: gongye@ifeng.com
廖辉军:从电视广告看时代发展
2009年09月28日 18:07 经济观察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广告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它在某种程度上忠实地反映了历史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生活的痕迹。自新中国建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广告作为广告行业的领头羊,就像一部部纪录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镜头短片,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启示和感触。

最初关于电视广告的记忆始于六七十年代,那时中国第一台电视机于1958年3月由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随后,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加上传统吆喝叫卖方式的电视直观化革新,电视广告引起了人们观望的好奇心态,从而走进了千家万户。当时,由于电视节目资源严重匮乏,于是有更多的人便将电视节目中附带的广告视作欣赏和娱乐的一部份,这样电视广告就在大众心中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名声和口碑。由于电视的普及才刚刚开始,因此电视广告对于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人来说,算得上是儿时生活中一道快乐的添加剂。虽然这些广告现在已经不见了踪影,但很多广告画面和广告词直到现在仍记忆犹新。比如"一个戴眼睛的小男生从屏幕中间冒出,喊出一句'哇'燕舞收录机!然后便载歌载舞起来,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这个与众不同的音乐旋律,我想大多数同代人应该还依稀记得吧。再追忆,还有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活力28 洗衣粉广告:"去污强!1:4!用量省!1:4!时间短!1:4!--1:4,'活力28',沙市日化。"……回想起来,一切显得如此亲切而熟悉,仿佛过去的岁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九十年代初,商品同质化时代逐渐来临,企业掀起了一股争相投放电视广告的热潮,以换取跳跃式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产品也借此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销售。就在那个时候,我有幸成为一名跃跃欲试的广告人,从平面媒体到电视广告,一路坎坎坷坷地走来。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年代最经典的电视广告便是关于小霸王的:"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你拍二,我拍二,学习游戏在一块儿……你拍九,我拍九,21世纪在招手。"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将如孔府家酒等许多中国企业渴望一夜成名的梦想变为了现实,加上中央电视台创造"标王"神话的快速传播,电视广告再次将中国广告业发展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时刻。这些电视广告的巨大成功,使刚刚在市场经济中蹒跚学步的企业家,似乎一下子让人们看到了可以让品牌速成的捷径。有无数的企业在"秦池"、"爱多" 广告可以带来销售奇迹的感召下,一时间将企业建立品牌必须要经历的艰苦历程缩短成一段三十秒的电视广告。

到了新世纪,中国广告业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广告时代。在全球信息日益网络化的冲击下,虽然曾经坐享其成的电视广告不再一枝独秀,但电视作为收视率较高的传统媒体的老大地位难以动摇。这时,我的广告人生活也跟着快速转型,先后担任一些专业广告公司和企业广告项目负责人,成天与广告打交道,接触的广告类型不再象以前那样仅仅局限于电视广告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生活的意义与质量,人们的广告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今的流行时尚和广告传播日趋个性化,追求与众不同,这无论从自身感受还是外部效果,都无疑是进步了。

诚然,广告是一个时代的的深刻烙印,在无形中你会记录下来,虽然有太多的终会稍纵即逝,但有些记忆仍是不可磨灭的。回首往昔,我想在这光阴似箭的几十年时光里,不仅仅是电视广告,甚至整个中国广告业界,也不论广告人还是广告业主,大家都应该值得无比感激和骄傲,因为这一切无不受益于新中国60年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作者简介:原名廖辉军,笔名廖君、卢辘、廖辉君,网名若晨星、君觅华,鄂南人氏,中共预备党员,作家协会会员,人民网o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通讯员,迄今已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华文学选刊》、《中华新闻报》、《世界文艺》、《中国人口报》、《中国水运报》、《中国食品质量报》、《中国皮革》、《中国皮革信息》、《中国轻工报》、《中国服饰报》、《消费日报》、《中外鞋讯》、《中外鞋业》、《精彩》、《鞋包世界》、《北京皮革》、《西部皮革》、《浙江皮革》、《中国鞋都》、《服饰导报》、《农民日报》、《生活日报》、《天津日报》、《知音》、《文化报》、《青年时报》、《浙江老年报》、《天津老年时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合肥晚报》、《青春潮》(《福建青年》)、《齐齐哈尔日报》、《四平日报》、《咸宁日报》、《十堰日报》、《温州日报》、《温州瞭望》、《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黄埔时报》、《佛山文艺》、《西江文艺》、《湛江文学》、《遵义》、《南叶》、《创业者》、《南鄂晚报》、《作家林》、《芳草小说月刊》、《小小说.大世界》、《辽河》、《人民网》、《中国作家网》、《中华杂文网》、《大公网》、《浙江文明网》、《资源网》、《济宁文艺》、《九头鸟》、《星星文学》、《赤壁文学》、《通山文艺》、《天岳》、《沧海》、《今日永嘉》、《打工诗人》等各大公开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新闻、专业论文等作品几百余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当代诗坛新星》、《足行天下--中国鞋业精英创富传奇》、《法治与和谐(全国优秀法制作品集萃)》、《向西五千里--杭州作家抗震救灾作品选》、《茅台故事365天》等文集,荣获过"情系灾区"诗文创作大赛三等奖、"2008,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征文二等奖、"我和广播的故事"征文三等奖、"远离非法集资"征文铜奖、"法治与和谐"全国法制作品优秀奖等全国性奖项;与北大硕士、温大教授合著有大型报告文学集《潮起鞋都--温州鞋业群塑像》。曾任前《中国轻工报》(今为《消费日报》)、《中外鞋业》驻温记者,台湾《鞋业界》驻浙江记者,现为某集团编辑部主任。

作者: 廖辉军 编辑: 刘延清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