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上海亮起中国的第一盏灯。但67年过去后,大多数中国人依然过着“除了星月,就是一片黑暗”的无电生活。1949年,全国的发电量按人均计算,一年的生活用电不足一度电。
昏暗的煤油灯、背着煤气包的汽车、衰败的矿井……是60年前的灰暗记忆。
60年巨变,我国的资源能源行业实现了惊人的大跨越——
目前,我国的发电装机已突破8亿千瓦,即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煤炭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达到27.9亿吨,是1949年的87.2倍和1978年的4.6倍;
2008年全国原油产量1.9亿吨,是1949年的1627倍和1978年的1.8倍,居世界第5位。
60年巨变,我国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不仅实现了量的飞跃,而且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结构、发展内涵的深刻变革。
60年来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00多倍
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五色篇章
红色篇: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精神
大庆,一个“黑色金子”的红色故事。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黑色的工业油流,沉睡千年的荒原点亮中国石油工业的希望之光。当时正值新中国十岁华诞之际,新油田起名叫“大庆”。
大庆油田诞生之时,新中国正面临经济最困难时期。“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就是最大的困难。”1960年,一场气势恢宏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拉开序幕,数万石油大军汇聚松辽平原。“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成为中国石油人的精神之灯。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战胜了一切困难。仅用3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1963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基本可以自给。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从1976年开始,大庆油田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成为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以“铁人”为代表的大庆精神也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
“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1961年,王启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来到大庆石油会战工地时,与伙伴写下了心中的誓言。从一个热血青年到两鬓斑白的石油地质专家,今年72岁的王启民将自己全部融入大庆油田,为大庆的稳产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成为“新时期的铁人”。
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上,我们一次次读到“大会战”的记载:上世纪60年代华北石油会战;1970年石油大军三上辽河油田;1989年开始的塔里木会战;1992年开始的吐哈石油会战;本世纪初建成的4000公里“西气东输”工程……
60年前,中国“缺油”、“少电”、煤炭行业落后。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我国已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这份成绩单背后,“铁人”的红色精神与资源能源的开发建设者相伴相随。
橙色篇:改革喷薄出幸福与希望
这是一个世界电力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的“速度之变”:不到6年的时间,中国电力装机连续实现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7亿千瓦、8亿千瓦五次大的标志性跨越。
令人惊异的发展速度背后,是中国电力巨人深刻的“体制之变”。
回顾电力工业30年走过的改革路径,大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几个关键步骤。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激发了行业的活力。30年,一个庞大的电力巨人,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一个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的重大转变。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极进行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建立市场价格机制、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是能源工业体制改革紧紧锁定的目标。
2000年和2001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相继上市,成功进入海外资本市场,预示着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产权融合的新的历史时期。
如今,在世界500强的名单里可以读到一个个中国重量级能源企业的名字: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
改革开放的视野和魄力正在使我国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积极参与者。目前,中国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管道项目合作。
2008年3月,国家能源局组建,这是中国能源发展和改革的又一重大事件。
改革,带来行业巨变,也为中国人走出能源瓶颈走向现代化幸福美好的生活开启了大门。
旧中国,中国人的生活用能以薪柴和燃煤为主。
6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数量不断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195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仅0.47亿吨标准煤,1978年达到5.71亿吨标准煤,2008年达到28.5亿吨标准煤。1952-2008年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7.6%。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向优质化方向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从1952年的95%下降到2008年的68.7%,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优质能源比重上升明显。
黄色篇:土地价值从沉睡中被唤醒
“农村的巨变是从解放后的土改开始的。”陕西省路一村82岁的赵菊兰回忆说。土改,使“耕者有其田”这个历朝历代农民的梦想变成现实,土地资源的活力得以释放。
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社会的发展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更显突出,人们意识到必须从根本上进行一次革命,寻求和建立一种运作费用较低而效率较高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首次公开拍卖一块面积为8588平方米土地50年的使用权,44家企业激烈角逐,一家房地产公司最终以525万元成交。土地使用权在中国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有偿使用和级差地租使土地的价值从沉睡中被唤醒。
60年来,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使我国土地由无偿、无期限、无流动向有偿、有期限、有流动转变,市场机制的引入,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60年来,我国出台了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3部,土地资源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了两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摸清了土地资源家底。
60年来,土地资源管理不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还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0年来,我国采用多种方式补充耕地。近10年来,通过土地整治,全国补充耕地4163万亩。
李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