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这样开始记载那五年的。在经历了建国初期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后,从全国层面一直到浙江省、杭州市,那时起算是真正开始了城市建设。
在叶洪生老人的日记本里,那一年是以一篇《计划经济理论笔记》开始的。
那时候,叶洪生还是一位20出头的年轻人。那年9月,他从财政局正式调入杭州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统计科,之后,这里又被改组为计划经济委员会和统计局。杭州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这里成为统筹负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主要部门。
“现在改革开放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飞快,规模宏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很多基础设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叶老说,讲述“幸福60年?我的杭州”,还是要从那五年开始。如果说,历史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那么,第一个五年计划正是杭州迈出的第一步。
第一年能做的只有“修修补补”
按照当时的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省、市行政体制上是有分工的。“省里搞的是工业,当时就开始新建了浙江麻纺厂;市里是搞城市建设、公用事业、文化教育、卫生。”
当年,领导安排叶洪生的工作就是搞基础建设。从当时全国整个大环境来看,财力、物力等基础都还比较差,特别是钢材水泥等原料生产力明显不足。和现在的大项目相比,叶洪生说:“1953年的杭州,基本上只能搞点修修补补。”
在他的记忆里,第一年的项目无非是下城区修建了个卫生所,还有给几个学校拨了些维修资金。其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给市一医院翻建一个X光室。
市一医院地处浣纱路,是由国民党市民医院改造过来的,规模大抵只有现在的一个门诊部那么大。X光室就是一个平房,但要求有屏蔽装置,翻建就是给房间的墙壁都包上了铅。
整个工程也不过旧人民币几百万,到了1954年换成新人民币就只有几百元了。但在当时,这已经是可以排得上号的工程项目了。
如今的文教区,就是当年画的雏形
相比第一年的小搭小建,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1954年,杭州开始在文教卫生方面有了较大规模的投入。
作为计划委员会负责联系基本建设的工作人员,叶洪生要经常到各个工程项目现场,去检查工程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控制建设规模和效益。
1954年,苏联专家来杭州帮助做了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如今城市西面文教区,就是当时规划的雏形。
“就在现在的文一、文二、文三,开始新建幼儿师范、工农速成中学、化工学校、团校、党校,相应的道路、自来水也都跟了上去。”此外,安吉路小学、黄肉巷小学(现游泳巷小学)、南山二小都是在那一年开建的。拱墅区、江干区也都建了12个班级规模的中学。
叶洪生回忆,那时候机关干部开始实行公费医疗了,看病要到第一门诊部、第二门诊部和延安路上的中心门诊部这些专门的公费医疗门诊部。
说起医疗,1954年的杭州还新建了精神病院、传染病医院等专业医院,也就是现在的第七和第六医院。尽管医院的位置还在原来的老地方,但让叶洪生感慨的是,“那时候的定点都是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的郊区,现在都成了市中心了。”
另一个大的变化来自西湖。战时,湖光山色的西湖变成了“湖塞山光”。“西湖是从1952年开始人工挖泥的,1954年改成机械化,第一个五年计划间,整整挖了3700多万立方米西湖泥。”同一年,西湖开始着手建设的还有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接下来还新建了植物园等风景名胜。
建什么厂,都以农业需要说了算
大规模的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持续到1955年,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第四个年头时,开始投入使用。
在叶洪生的记忆里,杭州自来水厂的处理量和日供水量从解放初期的1万吨,增加到了3万吨,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已经达到了5万吨左右。而随之改变的还有他所能切身感受到的生活――月工资从1953年的47元也提增到了1956年的66.5元。
“1956年是个转折点。”叶洪生说,全行业开始公私合营,文教卫、园林方面的投资比例开始下降了,杭州开始进行经济改组。
全市第一个新建的工业基本项目是杭州动力机厂,也就是现在的叉车厂。
“当时中央对地方工业的发展方针,是以农业为主的。”在叶洪生回忆中,当时农业已经基本合作化了,新建动力机厂就是为了满足抽水排灌的需要。同一年代建的还有杭州颗粒肥料厂,以及后来的杭州农药厂,1957年又着手筹建生产化肥的龙山化肥厂,生产的就是农业上需要的碳酸氢铵。
新闻链接: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