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友图文故事征集邮箱:gongye@ifeng.com
袁继斌:信任是最高的回报
2009年07月06日 16:49中工网-《工人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他这个工会主席为了给农民工兄弟办事,要搭时间搭钱,可他依然干得非常起劲——

【人物点击】袁继斌:信任是最高的回报

□中工网记者 顾威

人物检索

袁继斌 1964年出生,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人。现任大连·信阳(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主席,新县政协委员,大连市西岗区人大代表,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

先后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大连市劳动模范和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

今年45岁的袁继斌担任“大连·信阳(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主席已经5年多,组织调处农民工维权案200余起,为农民工讨回补偿金500多万元;帮扶贫困农民工200多人次,为他们提供帮扶资金200多万元。

可很多人不知道,袁继斌这个主席实际上是“业余”的,他也要承揽拆除工程挣钱吃饭。为了给农民工兄弟办事,他要搭时间、搭钱,可他依然干得非常起劲,他说:“信任是最高的回报,我得到了。”

2004年以来,袁继斌先后荣获河南省、信阳市、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大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为农民工兄弟多办实事

2003年11月,河南省信阳市总工会和辽宁省大连市总工会共同协商筹建“大连·信阳(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可河南方将拟定的工会主席人选交给农民工代表讨论时却没有通过,很多人提名袁继斌,说袁继斌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袁继斌高中毕业,当过兵,在政府机关当过公务员,又“下海”经商,创业有成,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善良、讲义气,经常帮农民工办事。

刚当选时,袁继斌对工会工作了解不多,之所以同意干,就是觉得那么多人选他是对他的信任,让他感到特别光荣。而且他认准一条:成立工会,就要为农民工兄弟多办实事。

河南信阳(新县)约有7000名农民工在大连从事拆除业,就是将要搬迁的危旧楼扒掉。有活儿就干、没活儿就散,没有单位依托,更谈不上签订劳动合同,因此,生活困难等问题过去根本没有人管。成立工会了,袁继斌第一件想干的事就是帮扶困难农民工,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信阳(新县)陈店乡杜湾村张登良一家真是苦命的一家。妻子得肝癌,无钱医治,为了不拖累全家,选择了自杀。张登良两个孩子,儿子患先天性白内障,几近失明。袁继斌将张登良纳入困难帮扶之中,不仅在春节期间送去慰问品,还联系一家医院为他儿子治眼病。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2005年3月,张登良在大连庄河拆房时坠落,不幸身亡。接到报信,袁继斌立刻联系律师前去处理。包工头提出,赔偿不能超过10万元。袁继斌及律师与这位包工头依法、据理力争,最后为张家两个遗孤争来了18万元赔偿金。

知道获得高额赔偿,张登良的两个亲戚急忙赶来,争着领养两个孩子。村里的一位负责人给袁继斌打来电话,告之其中有个亲戚要用这个钱送他自己的孩子出国。

袁继斌立即召集工会干部研究,最后决定:钱由工会保存,一年加1万元利息,两个孩子由工会照顾。

他又与大连一家日资服装厂联系,将张登良的女儿张晓红安排到这家企业,月薪1000多元;将张登良的儿子张南华送到大连盲聋学校,学盲文和按摩,只收生活费。逢年过节,袁继斌都将两个孩子接到家,让他们同样感受到家的温暖。

程绪金、程绪银哥俩儿因工伤造成一个脚残、一个手残,手术后伤势复发,需要再做手术。袁继斌上医院咨询,手术需要4万元。他带头捐出3000元,又号召工会骨干捐款,总共捐了5万元,治好了这哥儿俩的病;农民工杜青春大学毕业的儿子杜鹏换肾需要8万元,袁继斌组织捐款助其顺利手术;农民工黄世存3岁儿子患白血病,袁继斌在一处拆除工地为其募捐;农民工邵庆强患淋巴癌,丧失了生活信心,袁继斌组织捐款4万多元……邵庆强感动地说:“有没有工会,天上地下。”

袁继斌清楚,拆除业是高危行业,不是生活所迫,没有人愿意干这活儿。因此,生活困难农民工很多,光靠捐款帮扶帮不过来。袁继斌利用工会组织的优势,与上级工会、民政等部门多方联系,将163名生活困难农民工纳入市、区工会帮扶之中;60名农民工纳入民政救助;还与家乡联系,将农民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并通过家乡医疗单位和大连医疗单位联系,解决了河南籍农民工在大连看病问题,并组织办理意外伤害险5000余份。

<< 上一页12下一页 >>
作者: 顾威 编辑: 李志题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