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友图文故事征集邮箱:gongye@ifeng.com
喜欢说“冲”的女人在琐碎与平淡中“轮回”
2009年07月06日 16:47中工网-《工人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公交车车轮每天都在作圆周运动,不停地“轮回”——既在相同的道路上“轮回”,也在完全雷同的工作中“轮回”。鲜少新鲜感是这个职业的特色之一,一般人容易情绪疲劳,但李新萍20年始终从工作中感到快乐,给别人带来快乐。

喜欢说“冲”的女人

“我开着67路车在北京路口等信号灯时,一个30多岁的女人突然‘扑通’一下从座位上摔倒在车厢地板上,我立即靠边停车,快步冲过去,把她扶起来……后来得知她是因为低血糖眩晕。”李新萍说。

“你有多高啊?”注意到她喜欢用“冲”这个词儿,看着她的体型,记者插话问。

“不穿鞋,正好一米七。”她笑吟吟地说,“于是我冲下车,一直跑到滇池电影院附近,才找到一个小卖部,给她买糖和矿泉水……”

昆明女人说话有特色,一方面是特嗲,女性化十足,在表达自己强烈的观感时,她们会用“……了……”句式,比如形容水果甜,她会说“甜了甜”,形容某物漂亮,她会说“好看了好看”,娇嗔自己喜欢的男孩时,她会说“他啊,坏了坏”;另一方面,昆明女人又很男性化,在语言方面的表现就是她们会不自觉地喜欢用“冲”这个既形象有力度又莽撞的动词,最奇怪的是,很多年轻女人尤其喜欢用这个词儿,30岁以上的女人倒相对用得少。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37岁的李新萍好几次用了“冲”这个字眼儿。

“冲闯”只是李新萍的一个侧面,这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有温婉细腻的另一面。

李新萍其实心很细,她细腻,她懂得乘客的心理感受,知道别人需要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好,虽然是一个公交车司机,但她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心理学大师”。

“我喜欢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比如,车子起步和停止,怎样才让人感到流畅而舒服,我是从一个乘客的角度去想去琢磨的,”她说,“这样还有一个好处,省油。我们公司核定油耗,超标要自己承担,节约归己,节油一升奖励一块钱。我都是节约的。”她很得意。

昆明市公交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吴艳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08年,李新萍就出勤335天,超额完成票款31200元,节油1170.8升。

李新萍说她当初来昆明公交公司工作的由头很平凡,她父亲是一位交警,一直干到退休,老人对公交公司很了解也很有感情。1990年,李新萍18岁了,有一天,听说公交公司要招工,父亲回家对她说:“想不想去公交公司工作?去当售票员。”李新萍说,父亲之所以有这个建议,其中有个重要原因,“父亲认为公交公司是国营企业,端的是‘铁饭碗’。”

“铁饭碗?那就去呗。”就这样,李新萍带着对公交汽车售票员的好奇、陌生,一头“冲”进来,“一干就快20年了。”

每天都在“轮回”琐碎细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昆明公交有了发展,“无人售票”制度和新的巴士被引入,李新萍素来工作表现好,第一批被抽出来学习汽车驾驶,转岗当了驾驶员。“以前做售票员,行车是否安全,基本与我无关,我只要卖好票,服务好就行了。开车以后,因为是无人售票,不仅要兼收票款,更要确保行车安全,一下子感到自己责任太大了。不是我一个人的命,是一车人的命在我手上。”

公交车车轮每天都在作圆周运动,不停地“轮回”——既在相同的道路上“轮回”,也在完全雷同的工作中“轮回”。鲜少新鲜感是这个职业的特色之一,一般人容易情绪疲劳,但李新萍却不这样看,她把自己的职业新鲜感建立在为他人服务所带来的快感中。

有几个老人经常坐她开的车,时间长了,觉得李新萍不错,兜里有个水果,都要掏给她。有个胖大妈是卖白斩鸡的,经常从民族学院站来乘车,李新萍看她行动不方便,经常给她找座儿,大妈高兴了,有一天问李新萍:“有没有对象啊?要没有大妈给你介绍一个。”

“有的老人下车时总要说,‘孩子,祝你平安幸福’,”她说,“我们开车的,很在意‘平安’两个字,所以每当老人这么说,我心里真是热乎乎的。”

她经过摸索总结出了车厢服务要有“三多”——见到有乘客跑来时多等一等、乘客有困难时多帮一帮,靠站上下乘客时多问一问。

“乘客们早上忙着上班上学不容易,尤其一些女乘客、赶路上学的孩子和上年纪的人,早上大家都赶着上班,人多车挤,尽量让他们上来吧,谁都不容易。”

采访李新萍,记者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这就是,作为城市服务行业的一员,她不会有惊天动地的行迹,有的只可能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辈子都在不停地“轮回”的琐碎细屑。

李新萍所做的也就这样——

“一天早上,一群赶着上学的小学生争先恐后地上车,在争挤中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被推倒,摔在车厢楼梯上膝盖流了血,小女孩痛得直哭。李新萍见状急忙上前把小女孩抱起,从便民箱中取出创可贴给小女孩包扎好伤口,并安慰小女孩不要哭,还关心地询问能不能去上学……”同样是劳模和女人的吴艳介绍了不少李新萍做过的事。“2006年1月30日,下午4点半,她在车上捡到了一张次日早8点的机票和户口簿,怎么都没办法找到失主,情急之下,求助《春城晚报》才于晚上7点半找到失主。”

对这些琐事,李新萍觉得很正常,她嫣然地说:“看到小孩摔伤了,我不能不管。我自己有女儿,如果是我的孩子摔伤了,我同样难过得很,将心比心嘛;赶飞机到了机场发现自己的机票不在了,你会是什么感觉?我当时想得很简单,这事对于我,无非就是麻烦一些,辛苦一点,晚回家一会儿,而对于失主,可能是非常苦恼的大问题,再说了,我的职业就是为别人服务,送回失物还不是分内事?”

<< 上一页12下一页 >>
作者: 陈昌云 编辑: 李志题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