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内迁“大移民”的岁月缩写
引子
重庆川仪九厂是由南京内迁来渝的。到今年六月三十日,已经度过了整整四十个春秋。作为一个参与三线建设和扎根三线企业的内迁职工,四十年的风风雨雨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太多的回忆与感慨。时值建厂四十周年,谨撰此文聊以纪念。
前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以及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军事冲突,逐步实现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遵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最高指示,沿海许多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企业乃至科研单位纷纷向被称为祖国大三线的川、黔、甘肃等省迁移。这次的“内迁大移民”并不亚于当时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更比现今的三峡移民工程更加壮观,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速度还要快。地处西南的重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强的工业基础,自然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当时中央决策:“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 提出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200多个项目。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广州、南京等城市迁入20余个……。在这种“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政策感召下,数以万计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怀着一腔热血,满腹豪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大西南的深山峡谷,落户到重庆这座陌生的城市,用血肉之躯为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央提出的口号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身献子孙,”鼓励这些内迁的三线建设者们扎根山区,一代一代地传承这一重大使命。今天,回顾内迁的四十年岁月,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做到了。
当时,仅重庆北碚地区就从江苏和上海迁来一二十家工厂,比较大的工厂有浦陵机器厂(上海)、宁川机器厂(南京)、红岩机器厂(无锡)、曙光仪表厂(川仪四厂<上海>)、花石仪表材料厂(川仪一厂<上海>)、四川分析仪器厂(川仪九厂<南京>)、水文仪器厂<南京>等等,估计当时迁入重庆北碚地区的内迁职工和家属就有上万人。经历了四十年的变迁,工厂企业在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垮掉的有之,迁走的有之,倔强生存下来的也有之。值得我们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重庆川仪九厂历经千难万险,于内迁四十年后,仍然屹立在山城。
选址
四十年前,中央为大三线的建设制定了“靠山、近水、分散、隐蔽”的八字战略方针和“大分散、小集中”原则。
当时号称中国分析仪器发源地的南京分析仪器厂(下称南分厂)为部属企业,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南分厂整厂搬迁。遵照这一指示,厂领导开始选择内迁地点。
一机部规划,在湖南建湘西仪表总厂和在当时的四川重庆北碚建四川仪表总厂。因此,南分厂的迁建只能从湖南的湘西和重庆的北碚两个地方选一。
据派往湖南湘西考察的人汇报,湘西那边迁建的地方有一小镇,一条小河,有山有景,环境不错,只可惜那里不通铁路。且不说搬迁难度大,制约今后企业的发展是关键所在。因为,这对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乃至对外联络影响极大。
厂里又派人到重庆考察选址。在北碚,先考查了三花石地区,即当时的外语学院(今川仪四厂)。因觉得这里紧靠公路灰尘较大,环境不宜于精密仪器生产,且总面积也不敷应用。
后经川仪总厂建议,把四川分析仪器厂(下称川仪九厂)厂址选在北碚澄江镇运河边的重庆23中学高中部,抗战时期名闻遐迩的美龄堂亦在厂区范围内。南分厂领导来渝实地考察后认为,地处缙云山下,林繁木盛,环境优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隐蔽性极强,即便是从高空也很难观察到厂区的面貌,符合中央“靠山、近水、分散、隐蔽”的战略方针,也符合内建的“大分散、小集中”原则。厂区面积也大,距澄江镇较近,方便今后职工生活。最后决定迁渝。
在得到部里批准后,于一九六六年三月成立了以付厂长为内建筹备处主任的“四川分析仪器厂内建筹备处”,选派精干力量,组建10余人的内建小分队进入川渝。
内建开始
一九六六年四月,内建小分队从祖国东海之滨的石城南京,来到了祖国大西南的山城重庆,开始了艰难的内建筹备工作。
那时建房可不像现在甲方发包,乙方承建,而是事无巨细,都得亲力亲为。
基建开始首先要搞好三通一平,为此就要招募临工(现在称为民工),如石匠、木匠、泥瓦匠和大量的抬工、普工。招工也不像现在由甲方说了算,而是先要到省城成都申请用工指标,再到江津专区的机关所在地永川,审批具体的招工地域,然后再由内建筹备处的人员拿着用工介绍信前往批准的合川铜溪、渭沱、九岭等人民公社招人。这几个公社距合川既远且又不通公路,只有一条水路相通,往返于公社与公社之间全靠步行。
招工指标到了公社还要由公社研究后分配名额到大队,再到小队,最后落实到个人。公社社员被选做民工也不是一件易事,因为那里的社员很少有机会外出务工,而且,每个大队都有较多的人掌握石工、木工、泥瓦匠手艺,导致有的大队不得不采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谁胜出。奔波近一个月,人员才逐步凑齐。
当时渭沱到合川还不通公路,为运送临工,由筹建处包了三条小木船,沿涪江顺流而下到合川。这些淳朴可爱的社员们上了小木船后人人兴高采烈,会唱山歌和号子的还放声高唱帮着船工划桨。到了合川找到旅店集中住下,每人发了一天的误餐补贴,这相当于社员近10天的劳动工分。众人按捺不住,纷纷逛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