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马俊如教授。马教授讲了很多问题,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戴国强先生也赶到咱们的会场,有请他回答一下马俊如先生的问题。
戴国强:非常抱歉,本来应该是4点半赶到,但是还是晚了。刚才主持人让我回答马局长的问题,但是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也是作为一个探讨。今天这样一个论坛非常必要,也非常的重要,确实如刚才两位演讲提到的,中国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局面,那么我们已经变成一个制造大国,我们有几十种产品已经占据世界一半的产量,往下怎么走?依靠消耗我们的资源、能源、污染环境去占领全球的市场?还是利用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技术,更多的生产消费经营模式去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去更有创造力的来为全社会全球人民作出贡献。在这里,我想有两个数字能够更进一步的来加深大家对马局长提到的问题,一个是上一次经济普查的时候,我们国家制造业企业是146万个,就业人口是9800万人,平均一个企业是70个人。那么这是制造业,相对于从制造业的企业应该说数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仅仅是这样绝大多数还是在50人左右这样的水平,因为还有大型超大型的企业,他们如何去发展,如何去竞争?刚才马局长是从面上讲,我把一个数字跟大家讲,大概有130万左右是50个人以下的企业,这对我们提出是一个挑战。
第二,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大家认为仅仅是一个名词的改变,甚至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变,但是仅仅这一个字,那么带来的是什么?我们国家科委在94年提出科技创新工程,在95年,当时选定26个城市作为科技创新城市试点城市,但是到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才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国策,而今天还有人说创新是不是我们当今主要任务,所以一个是量上一个是从年代上来讲。如果说我们在90年代科技提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依靠经济建设我们要攀科学技术的高峰,到今天为止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如何,我们在解决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方面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刚才马局长提出一个任务需要解决,就是说我们现在在科技政策上面,怎么样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来支撑我们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么一个环节。路风教授在几年之前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总结我们国家大飞机的发展,认为这里面我们去少一个平台的技术,缺少一个积累。应该说这样的一篇深度的调研报告和政策的研究,也是我们多年以来一直在研讨,如何把我们的科技与经济更好的结合,如何把我们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问题,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在03年开始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和04年开始的科技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规划当中,其中涉及重大的问题,比如装备的问题,比如说像是信息领域集成电路需要的装备,还有核心电器元器件,包括下一代的通讯、核能,包括关系人民生活的传染病、新药、水的环保问题,这样重大的问题,经过多层次的讨论,确定为国家在未来一直到2020年巨大重要的十六个重大专项,组织全国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单一就某一个项目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如果把16个专项摆在一起,大家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反过来看在三年四年之前我们所确定的任务,应该说从战略上来讲,是有预见性的,符合经济发展的,是为我们今天的创造做一些研究,当然反过来说,在今年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在需要科技作出贡献的时候解决还不够,刚才马局长提到人才的问题,我们出台了引进海外内人才的的问题,也研究在科技计划当中如何用好我们国内现有的人才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创新真正能够变成一种持续的创新,能够用好我们现在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在机制体制改造方面,我们提出第二次技术创新工程,这个技术创新工程有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我们的自主创新企业,现在已经有三批400多个企业经过6个部委的认定发布,这些企业包括刚才马局长提到大型和超大型企业,也有一批小型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恰恰都是在研发投入上面比较多,产品有核心的一些技术,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战略一定位置的企业,我们认定它为自主创新的企业,这是第一个层次。通过这样的一个工作,来引导更多的企业,以他们为标杆不断的发展,来壮大,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建立企业的技术联盟,单一的企业面临今天这样的环境,不管是投入,它的技术、生产能力都不足以具备与国际上这种垄断的和跨国公司的竞争,怎么办?只好利用我们的多个企业的优势,然后利用产学研的模式来强化企业为主体,强化科技教育和生产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从07年批了4个技术联盟之后,近期还将推出50个这样的联盟,那么这些联盟,既包括一些重大专项重大任务,也包括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重大的需求所必须要国家进行支持的,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就是为了使我们的研究开发技术能够得到共享,能够更快的向全社会服务,我们推出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就是要把我们过去的技术研发,我们的孵化器,我们的大学科技园和生产力中心,把这些工作结合在一起,能够强化我们的研究开发能力,强化我们的产品的转化能力,强化我们的服务能力,使我们现在这些已有的成果能够源源不断转移到我们的企业当中去,只有通过这样,我们想,从单一的企业变成了产学研的联盟,来整体提高我们国家整体的技术能力,使我们的中小企业能够以低的成本获得这些技术,能够为他们提供再次的创新,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平台,站在巨人的肩膀来开发,这是我们的创新技术工程。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科技资源更多是资源的配置,所谓科技政策也是资源的配置,这种资源的配置不仅仅是国家的拨款,更多是跟金融、财政各个方面的结合,如果大家可以看到的话,上周五,28家创业板企业上市,大家更关注是这28家企业上市,这种恶意的炒作,可能出来100多位亿万富翁,大家的兴趣点在这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通过创业板的推出,激励了更多的人进行创业,更多的人探索技术创新,探索模式创新,探索我们能够以更快更短的方式形成产业化推向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探索更多的模式,包括私募、风投基金来投入中小企业发展中,帮助他有更多的融资平台。我们也跟财政提出来,可以有折返的财政政策,科技政策和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使我们企业真正变成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把我们中国的制造业真正提成一个水平,逐步的实现刚才马局长所说的,从中国制造依靠自己的技术到中国创造这么几个环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中国创造会沿着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比较好的一种发展趋势,不断的能够提升我们国家整体的竞争力,使我们国家的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我们国家的经济、技术能够真正形成一个比较活的结合。
李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