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创新研究院院长马俊如演讲
2009年11月03日 18:01凤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主持人:谢谢张部长。下面有请世界创新研究院院长马俊如先生,从世界范围来讲创新的规律,以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马俊如:就全球化时代,就创新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样的命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过程关键还是在创新。这个命题,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命题,如果从追赶型的国家来往前走的过程,也许可以把它再分一下,比如中国制造可以看作历史过程,是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因为我们开始的时候,很多是大量引进技术,比如东南沿海,人家的公司、人家的技术,人家的培训方法,到我们这里建厂,我们负责廉价的劳动力付出,之后我们熟悉了这些,所以现在也有了中国的制造。

如果讲中国创造,我们也可以细分一下,在中国创造到中国创造。从1996年以来,世界创新的过程环球布局,全球布局主要是指企业的跨国公司创新全球化布局,比如在这个浪潮底下,从90年到几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有研发机构创新,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家的研发机构在中国,这个力量这个过程不能忽视,因为它是在企业机制底下的创新。跟我下面提到我们国内的情况可能有一点的关系。

讲到创新,我们都明白,创新是一个体系,有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这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但是从我们国家制造来讲,或者是工业发展来讲,现在创新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如何在产业化的过程当中来实现创新,我们能够完成我们的产业化过程,我们国家启动了科技重大专项,就是解决科技产业化的过程,我们会在实验室里完成一个创新,实现一个技术实现一个产品,那往往是一个展品,我们能做出一个产品出来,但是它没有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大量生产上它没有做出去。我们现在要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市场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必须要规模化生产的高科技过程,这是我们在奋斗的过程,这是我们国家要重视的,我们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们要关心产业化里面的创新问题。

第二个问题,创新是要靠人才,既然这个创新过程产业化的过程只能在企业内实现,所以在企业内要有优秀的人才,同时要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这件事情对于我们国家非常的重要。下面要解释一个问题,我们国家企业的创新动力是比较薄弱的,为什么薄弱呢?有一个原因,长期以来,或者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这样的独特科学院所,在这个领域,研究只力量主要是集中在这儿,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只管生产不管创新。所以这件事情,就造成我们企业里面,要跟国际1使竞争遇到很大的困难,我们应对国际创新竞争的办法怎么做?我们国家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大学的实验室武装起来搞技术搞产品,与国际大的企业新的产品目标作为我们的攻关目标,所以最后人家是产品进入市场,我们是展品进了展览会,获得国家奖。那么后来发现这个办法不行了,改革开放以后,大家想到一个办法,在大学和科学院的基础上为基础,他们办企业,但是最后发现他们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他们都是在孵化过程当中,所以这样的企业在市场当中没有显示他们的能力。所以我们就看到展览会上的一些东西,但是看不到我们大量创新的成果,所以老是呼吁不能老引进了,但是呼吁来呼吁去,还是依靠进口,主要就是技术低。我想这个趋势正在改变。

国家应对的策略是什么?特别是06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后我们应对的策略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第一我们国家从中央的决策当中宣誓,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作为今后国家重点战略决策,这是空前的。然后采取有几项措施,很有利的措施来推动这件事情。比如我们国家是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在实施已经得到加强的,我们在企业里面培养培训企业的创新人才,这是在国内组织培训到国际上也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最近有不少企业已经把这个作为考核企业职工的标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每年到国外培训的人,我当局长的时候大概每年培训的人才有4万人,这里面也包括管理人员。第二项就是鼓励有创业意向的人下海创业,我们有54个高新区,让有志人进去创业。第三个措施是邀请世界上各国优秀的专家到中国来指导和帮助我们的企业创新工作,我们每年不是全年,而是按人次来算,大概每年有40、50万人次外国专家来到中国各行各业来做这件事情。第四件事情,欢迎到海外学习工作的人回国创业,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现在叫做统称为海归创业,我们有一百多万人出国去留学、工作,那么现在回国在20%左右,而我希望更多一些,但是这20%回来非常了不起,他们都是在国外企业当中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在今天的国家的创新过程当中,企业的创新过程当中看到他们,希望今后可以做的更好。第五我们要积极欢迎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进入中国,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我们绝对有帮助,让我们共同理解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创新,如何把企业做的强盛,他们的示范作用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帮助。

最后走向中国制造,我们在创新活动当中,仍然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我个人看到的几点,也许不全面。第一,现在我们国家小企业创新非常的活跃,但是小企业长大非常的艰难,现在只有几个小企业成为国际上比较有名的企业,但是多数都是小的,比如深圳的华为,深圳的中兴通讯,北京的联想等等,多数都是小企业,长不大,如果一年两年我们要罗列,三年五年我们还可以等待,我们改革开放从高新技术企业兴起到现在已经有20年,在20年过程当中我们成长太慢,原因值得我们思考。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大的企业,我们要看一下今天世界竞争过程当中,我们都是依靠大企业来吸收小企业活跃创新的成果,把它变成生产力在世界竞争过程当中做了很大的贡献,比如芬兰600万人口,一个诺基亚公司是非常强大的,它占芬兰GDP30%、40%,对整个国家带动60%以上。韩国的三星,一个公司里面作为韩国产品的形象在世界上存在,这就是大企业的领头带动的作用,所以我们非常期盼出现一个金字塔,有几个大的门类企业在世界上领航,这样我们中国的创业就会有声有色。那这些小企业为什么长不大?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国家长期把我们创新资源集中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等这样研究所,他们那儿是需要创新的,但是只是他们把企业边缘化,只管让企业生产不创新,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第二我们注意到要鼓励企业创新,但是现在我们国家所有的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都是小企业,鼓励要企业创业的政策非常多,而鼓励企业如何做大解决成长烦恼的问题缺少,一个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以后,他们在市场运作和金融运作里面需要有很多,但是我们的政策跟不上,我们甚至不理解一个企业的人员需要到全世界到处跑来跑去,现在办外资手续,很多出国护照东西都有很多烦琐。这些问题就反映我们的管理体制机制在鼓励大的企业,鼓励全球创新这两个问题上我们还不太够。

另外在社会意识当中,对于企业创新力量薄弱解读不同。我碰到很多人,特别是很多教授、专家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叫企业新,第一大学和研究所的使命不是赚钱的,所以大学和研究所脱离国家的皇粮整天跟市场竞争,它就会变成一个企业而不是大学和研究所了。如果你让企业这样做,它原来不行,你不应该看它是现实,而是要看到造成的原因,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界不行,因为你不关心、不支持所造成的,现在积极的做法是加强对企业的支持,鼓励它创新,帮助它创新,这样才对,这个社会意识要不断的解读我们有可以走的更好一点。

还有一点,我们一定要理解,今天的创新一定是在全球化的创新环境里面来谈创新,离开全球的创新活动就不大可能,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哪里,所以必须要理解了解它,而且还要利用全球化的创新环境才能得到创新的效益,比如现在都是讲在整合全球的资源创新,你不再完全是依靠本地资源,要在全球组织生产来推动你的发展,这个地方做的不够。

全球化的过程分三个历程,第一是推销产品。第二个就是全球化生产。第三个就是21世纪开始的全球化的创新。我们已经过了第一过程,而第二第三过程正在进行,如果能够把这些做好,我们中国一定能从中国制造成功走向中国创造。如果走到中国创造,我们会有更加惊人的表现。这个过程里面,不仅仅是靠技术来驱动,应该靠创新是一个过程,非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编辑: 李志题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