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图)
2009年10月29日 19:22湖南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通讯员 刘铁兵 本报记者 夏似飞

  2008年12月,全省召开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出台《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各地将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今年上半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达46.95亿元,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工矿企业专利授权1374项,同比增长55.8%,比去年同期快38.5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增长快速、高技术产业发展良好、节能减排稳步推进,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向好。1-7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产学研结合创新助推我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弯道超车”初见成效。为寻因觅果,展望未来,9月1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委副书记、省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长梅克保。

  记者: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省大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创新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梅克保: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当前,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与产学研结合创新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密切相关。我省要缩小差距,挖掘潜力,把希望变成现实,就必须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当前应对危机保增长的严峻形势,加快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艰巨任务,进一步凸显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记者: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全国各地都在做,湖南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梅克保: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全国各地也竞相掀起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的热潮。湖南要赢得主动,必须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坚持立足省情,进一步发挥湖南特色和优势。湖南特色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拥有袁隆平、黄伯云等一批两院院士和科技领军人物,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大学等一批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特色产业基地,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要充分利用本省的这些特色和优势,不断强化规划引导,抓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规划》的落实,大力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新型化”,努力把我省的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激发内在活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企业是主体,也是主阵地。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设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加快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三是注重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要在坚持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校企项目合作、技术转让等合作模式多样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构建网络化产学研结合体系,建立一批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省部(院)合作、军地合作等结合模式,不断拓宽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向长期性、紧密型和系统化方向转变。四是突出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快产学研结合步伐。项目是产学研结合的载体,当前尤其要充分发挥好科技重大专项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将项目合作与产业的培育升级、人才和团队的培育引进、研发实体的建立壮大结合起来,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向纵深发展。

  记者: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关键在落实,我省如何做到这一点?

  梅克保:主要是继续强化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整合创新资源。有序、高效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资源加快整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推动各类公共创新平台和公共科技成果向企业开放。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加强技术创新共享、科研成果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等基础公共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长沙梅溪湖创新科技园、湖南省工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切实增强高端应用技术供给能力。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型企业家,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是完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建立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不怕科技人员多拿钱,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加大政策扶持。重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培育和辅导。政府采购要积极支持产学研结合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本文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夏似飞 编辑: 刘延清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