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铁血强宋(10)
2009年02月26日 09:20凤凰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围城!宋太宗离唐太宗只有一字之差

宋军的三十万大军很快抵达了幽州城下,幽州守军严阵以待,宋军很快按原定方案围城。太宗御营驻于城南宝光寺,将全部兵力都投入了围城作业。辽军的前三支援军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耶律撒合、统军使萧讨古已经快速增援幽州。宋军左右先锋傅潜、孔守正往城北方向巡视,在沙河附近遇上辽援军的前哨,双方立即交火,随后各自主力部队迅速赶赴战场会战。耶律奚底等辽军主将皆认为宋军势大,诸路大军应齐集沙河力敌宋军。而宋军远道而来,求战心切,锐气正盛,诸路军听闻前哨在沙河方向觅得辽军主力,蜂拥而至,宋太宗本人也亲率御前兵马赶赴沙河战场。辽军虽为数路大军齐集,但至多也不超过十万兵力,怎敌宋军的三十万虎狼之师?

战不多时,辽军开始败退,宋太宗大喜,挥军追击。耶律奚底等部纵横大漠数十载,从未见识过宋军如此猛烈的攻势,纷纷向北方狂奔逃窜,被宋军斩获甚多。眼见幽州的前三支援军就要败去之时,辽帝国的第四支援军赶到了,又是耶律斜轸!和白马岭战役中成功救出耶律沙一样,耶律斜轸非常冷静,他首先避开宋军的锋锐,没有立即派兵与宋军在沙河会战,而是驻守得胜口(今北京市昌平县)。见奚底等部败退而来,也没有慌乱,而是树立青帜,做出收容败兵的姿态。宋太宗见状更加兴奋,向青帜方向猛攻。而耶律斜轸突出奇兵,袭击宋军后方。宋军正在猛追契丹逃兵,未料得会遭此突袭,被吓了一大跳,阵型发生了混乱。耶律斜轸趁机重新集结奚底等部的败军向宋军发起反击,将战线逼退至幽州城北仅二十里的清河沿线,并沿河布防与宋军对峙。幽州城内守军见耶律奚底等部的援军并没有败走,而其他军区派出的的援军也已经开始赶到,军心稍定,韩德让趁机鼓动士气,鼓励诸军继续据城固守。

宋军虽然初战告捷,但是却未能一战成擒,大批辽军依然驻守在幽州城不远处,而且已经出现了四支援军,并且可以想象后续援军还在陆续赶来。事实上宋军的战略形势并不容乐观,但是宋太宗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依然坚持速战速决的战术理念,仍然用三十万大军将幽州城团团围住,只派少量部队和城外的援军对峙,而没有像唐太宗攻打洛阳那样派出部队驻守重要的关隘,阻止契丹后续援军。这三十万宋军将幽州城团团围住,给了宋太宗这个理论家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只见他不辞辛劳,亲自为三十万大军制定详细的设营布防和攻城作战方案,给每支连队级的部队都配发了详细的“阵图”,诸部主将已经无需动脑,只需按照皇上配发的阵图调配本部人马,再等参谋本部发出指令,依令执行即可。

事实上,这正是管理工程科学的最初尝试,人类的战争艺术正是在此后步入规范化指挥的时代,并延伸到各个工程领域,发展为现代管理学,所以说宋太宗在理论方面确有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然而在已经发明了卫星微波通讯和以太网互联工程技术,并且自动控制工程理论比较成熟的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尚无一个国家能够建立起三十大军共享、能够详尽至连队级的指挥系统。在电报都还没有发明的一千年前,宋太宗就开始采用如此指挥方式,难免有好高骛远之嫌。这就好比一个人还在读小学,已知一个圆球的半径还不会用V=4πR3/3的公式求体积,他却让你把这个圆球标在卦象坐标系上,他用三重卷积分把体积积出来一样。可以说,宋太宗围攻幽州的这次实验在军事学历史上的意义,不亚于比萨斜塔实验在物理学历史上的意义,然而区别在于:比萨斜塔实验无论其理论结果如何,伽利略所付出的成本最多就是进入比萨斜塔风景名胜区的一张门票及其投下的两个铁球被围观粉丝捡走的风险。而围攻幽州实验的成本则是失去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最佳机会以及三十万大军集体溃败的重大风险。

在击败了辽帝国前四支援军后,宋太宗留少量部队与他们对峙,围城部队的阵图也布置妥当,宋军开始攻城。定国军节度使宋偓部主攻南门,河阳军节度使崔彦进部主攻北门,彰信军节度使刘遇部主攻东门,定武军节度使孟玄喆部主攻西门,并提前任命潘美为知幽州府,其必夺之心,昭然若揭!

主攻四门的这几位将领都是五代十国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刘遇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宋偓其实就是当年在澶州迎降郭威,之后又帮郭威处理了很多后汉宗室事务的宋延渥,后改名偓。宋偓将军号称五代十国最牛皇亲,若是在太平盛世,人人都以皇亲国戚为荣,但是五代十国则完全不同,这个大乱世王朝更迭,皇帝们(注意,我说的是“们”)自己尚且朝不保夕,而他们一倒台皇亲国戚们就得跟着倒霉。没准哪天刚成为皇亲,中秋佳节赐你上菊花台赏月,赏到一半就菊花残,满地伤了。而宋偓先生则同时作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婿,女儿赵宋氏(孝章皇后宋氏)嫁给了宋太祖,年近六旬,又在宋太宗手下担任主将,其游刃于官场之能力实在是令后人叹为观止。崔彦进则是宋将中最著名的屠夫,或许比起五代十国的其他将领,他的屠杀算不得突出,但是在已经不流行屠杀的宋军中,他就要算大屠夫了。在太祖征后蜀孟昶的战争中,他和王全斌联手创下一次性杀降二万七千名的纪录,为后来蜀中平而复反留下了严重隐患。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黄如一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