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铁血强宋(3)
2009年02月18日 11:28凤凰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压轴主角,潜龙勿用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主席(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提到的这四大帝王,中国人耳熟能详。毫无疑问,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有为之君,是本民族的骄傲。

秦始皇(赢政):千古一帝,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提出了单一制中央集权帝国的范本,他废除分封建国制度,他的郡县制成为未来几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人类文明国家的一致模式,他让一个伟大的帝国初具雏形。

汉武帝(刘彻):不妨套用中国中央电视台鸿篇巨制《汉武大帝》片头对他的评语:“他为一个国家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他为一个族群树立了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第一次从国土和思想两方面实际上统一了中国,统一的汉民族从此神形兼备,正式登上人类历史舞台。

唐太宗(李世民):他让这个伟大的民族焕发了更大的活力,他让汉唐帝国的旷世天威传布四海,他的帝国让全世界人类遣使来朝,他第一次在世界文明的范围内树立起“中国”的崇高地位。

宋太祖(赵匡胤):他革除了五代积弊,使后代不再有军阀割据之祸,把汉民族从五代十国的血海之中解救出来,奔向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他的朝代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再难企及的政治、文化、经济高峰,他让地球上慑服于汉唐军威的众多民族从此心悦诚服的被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所真正吸引。

当然,这也不一定说这四位就正好是历史上的前四位,毛主席在这里将他们四位并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诗词格律所限,意思只表达了一个大概。事实上,商汤、武丁、周文王、周武王、汉光武帝、隋文帝、明太祖、明太宗、明神宗等等大致也不输给这四位伟人,但是这四位也确实在历史上发挥了标志性的骨干作用,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能被毛主席选中进入这首词也不无道理。

宋太祖赵匡胤,四大帝王中的压轴主角,也是本章的主角。

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二年,西元927年,距离大唐帝国的正式结束已经整整20年,中国人民实际上已经在浴血乱世中浸泡了百余年。这一年后唐禁军飞捷指挥使赵弘殷先生的太太杜夫人在洛阳夹马营产下一名男婴,取名赵匡胤。按《宋史》记载,生产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不过可以肯定的说:以赵指挥当时的级别,是绝对不够有史官在旁边等着看他儿子出生的,所以这段话自然是赵匡胤先生当了皇帝之后自己吹的大牛皮,其真实性基本上可以不予考虑。其实中国明朝以前的史书记载中很多皇帝出生时都有类似的异象,这当然不是因为皇帝真的很伟大所以确实是真龙天子,而是因为他们都不是史官看着出生的,所以等他们当了皇帝,史官来问:“皇上啊,我们现在给您修实录,请问下您当年出生的时候是怎么个情形啊?”他就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大吹大擂:“啊,我,真命天子,出生时有什么什么异象,生下来就注定不是常人。你看,现在不就真的当了皇帝了吗?”反正没有录像,他本人的事情也只好由他本人红口白牙说了算。但是明朝以后就不同了,他们都是史官看着出生的,从怀孕起就有正规的史官在一旁记录(其实连受孕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再吹牛也不会有谁相信了。当然,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君权神授的国家,中国人也一向是不怎么信鬼神天相之类的东西,所以刘邦、李世民、赵匡胤这些人总是吹嘘自己出生时有什么什么异象,基本上大家也就是当个噱头在看。

虽然生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之中,但是赵弘殷的家底还是比较殷实,所以他的大公子(实为二公子,但长子早夭)无论是营养还是教育都还是很有保障,从小饱读诗书又练得一身好武艺。他并不满足于在赵弘殷的小康家庭中,凭借父母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而是从小立下大志,要解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儒家思想要求人们积极入世,尤其在乱世更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消极避世。在上千年儒家文明的熏陶下,汉民族一直都是一个积极进取,富有开创精神的民族。而赵匡胤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没有因为兵荒马乱而担忧世面上的治安状况,而是走出相对安全的将军家庭,走向了社会。因为他知道,他必须充分的经历了这个乱世,才能真切的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最终结束这个可怕的时代,将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带回人间。

赵匡胤17岁结婚,娶妻贺氏。20岁那年,也就是后晋出帝天运四年,西元947年,顺便说一下,也是契丹帝国太宗大同元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儿皇帝石敬瑭的侄子晋出帝(石重贵)和他的爷爷皇帝辽太宗翻了脸,结果被辽太宗打进了开封,后晋灭亡。契丹帝国(大辽)入主中原,不过由于中原人民群起而抵抗之,辽太宗又狼狈逃回,还被气死在路上。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称帝,建立后汉,即为汉高祖,此事属下一篇的主要内容,此处暂不详述。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在当时肯定激起了很多汉族青年的愤怒,这其中就包括赵匡胤。眼见中原大地几乎被外族占据(建立后唐、后晋、后汉的皇帝是沙陀族人,但并未实施部族统治,所以汉族人民也没有在意他们的外族身份,然而契丹这么大个民族不在意是不可能的),军阀们还在相互争夺。赵匡胤愤然决定离家出走,外出投军,誓要荡平这滔天巨浪,还人间一派太平!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赵匡胤   宋朝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黄如一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