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原产美洲的虫子为何出现在马王堆汉墓?
2009年11月20日 14:10央视网-走近科学 】 【打印共有评论0

侯良:它是编得很严密的,虫子飞不进去。

可钩纹皮蠹并不是一般的飞虫,它们钻蛀东西的能力非常强,“蠹”就有钻蛀的意思。尽管竹箱子编织得严密,万一皮蠹仍是有办法钻进去呢?

在湖南省考古所,有一个情况引起了专家的注意:竹笥中的钩纹皮蠹数量不在少数,不仅有成虫、幼虫,甚至还有幼虫褪掉的壳,这说明它们曾经在那里生活并繁衍了一段时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顾海滨:发现这个皮蠹是它从幼年一直到成虫,整个的成长过程,整个不同时期都发现了。从蛹也好,卵也好,到成虫都发现了。

按照这样的事实分析,出现钩纹皮蠹的竹笥里应该有适合虫子生长的环境。钩纹皮蠹喜欢咬食动物皮张,有时也会危害到一些衣物。可是,接下来的调查让人感到意外:那五个竹笥当中、既没有衣物也没有动物皮张!

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郑曙斌:328号里头是放的鱼串,325号里头放的、是熬兔笥,就是熬的兔子肉。

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葬礼习俗,叫“熟食随葬”。马王堆一号汉墓内随葬的熟食不仅种类多、所占随葬品的比例也比较大。

侯:48个箱子,30箱是吃的东西,特别是肉类,肉类有29种之多。而且都是煮熟的,炖好的,什么味道都有,清炖、红烧、酸甜苦辣。

而且,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在与那几个竹箱紧邻的329号竹笥中、就是满满一箱衣物。其中还我国著名的素纱襌衣。据说这件丝织精品在出土时保存得非常完整,没有任何虫咬的痕迹。两类东西被摆在了一起,为什么钩纹皮蠹选择了盛有食物的竹笥?丝绸也是它的食物,但衣箱中却没有它的影子。难道那些熟食对皮蠹的诱惑力更大吗?

张生芳:肉类、干鱼、虾类,像鸡、鸭、猪骨头都对它有引诱作用。我曾经在四楼住,曾经用鸡的骨头放在塑料袋里,它的成虫飞到四楼去里面产卵。

昆虫专家介绍、其实做熟的肉才是皮蠹最钟爱的东西,它的诱惑力胜过了皮张和丝绸。之所以肉骨头等食物能够招来钩纹皮蠹,关键就是气味。

张生芳:气味对它有很大的引诱作用。

装在竹笥里的食物在经历两千多年之后,只剩下食物的形状,实际的内容早已发生了改变。肉类除了骨头还可以辨认,哪里还有什么味道。

侯良:别的东西都好,就是吃的东西,水果黑黑的,当时黑黑的一片,不知道什么东西,那个蔬菜不是都干了嘛,有点炭化了。

专家认为,钩纹皮蠹一定是在食物飘香时寻着气味跑来,然后被封在了竹笥里。

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熊传薪:当时的那种制度,它在地面上要停留一个多月,停一段时间。而且在准备随葬品的时候也准备一段时间,肯定在这么一个期间里头,这些虫已经到了这个竹箱子里面去了。

熊传薪作为考古专业人员,参与了马王堆一号墓几乎全部的发掘和清理工作。时隔多年,他仍清楚地记得在打开竹笥时、那些虫子的模样。

熊传薪:它已经变成了干壳一样的东西,它不像现在刚刚死掉的幼虫,它的肉还很丰满,不是这个情况。

长沙马王堆的调查,从各方面的证据表明:马王堆钩纹皮蠹确实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既然当时中国与美洲之间还没有贸易往来,皮蠹没有扩散的条件,对于它源自美洲的理论,中国的昆虫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博士张俊华:最初发现它的时候,可能记载这个虫子的时候是在美洲。但它具体的发源地,这个虫子的发源地在哪儿,不能通过这一个资料来推断。

张生芳:以这个虫子首先从什么地方记录就是它的发源地,这个是不科学的、严格说起来,这个钩纹皮蠹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当时美洲起源我看是站不住脚的。

钩纹皮蠹出土以后,原中科院动物所所长、朱弘复先生曾经撰文提出:“钩纹皮蠹原产美洲的论点,应予否定。”

马王堆出土的昆虫标本,现在被转移至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动物博物馆内。作为昆虫学的一份重要资料和珍贵文物,它们被陈列在了重要的位置。

大人:两千年以前的虫子。

小孩:以前的虫子?

大人:对!两千年以前的虫子。

主持人:有这么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假如我们的专家,根本不把这个小黑点,当成一回事的话,自然也就不会有我们这期节目,也就不会引发出来,一个昆虫到底它的发源地是哪儿,这样一个问题。但问题在于,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我们之所以生活在现在,却可以了解远古。恰恰就是因为有这种好奇,有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地球古代的历史,生物古代的历史。当然了,这个小虫子它自己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它,无意中被食物引诱,而留给了我们今天这么多的话题。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