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南澳Ⅰ号”:3亿元沉船考古账单的背后
2009年11月09日 12:05国际在线 】 【打印共有评论0

《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舒欣

一个多月前,继“南海Ⅰ号”被成功打捞出水后,由“南海Ⅱ号”更名为“南澳Ⅰ号”的古沉船打捞工作也在广东省汕头市拉开帷幕。目前,相关水下考古抢救发掘活动正在进行,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期待。与此同时,水下考古需要投入的巨额资金也让专家们头疼不已。以“南海Ⅰ号”为例,其打捞和保存的账单就高达3亿元。

沉船多在海上丝路沿线

9月26日,“南海Ⅰ号”古沉船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工作结束,200余件宋代珍贵瓷器出水露真容。

同一天,明代万历年间古沉船“南澳Ⅰ号”的水下考古抢救发掘行动正式启动。

“南澳Ⅰ号”距汕头南澳岛仅约2海里。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南澳岛地处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辽阔的海域是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也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经过水下勘测,考古人员初步判断沉船保存较好,古船长度不小于25.5米,宽度不小于7米。从部分出水文物和水下考古调查情况看,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总数估计万件以上。

又一座丰富的海底宝藏,等待人们进一步探索与发现。

深海碧波下,到底还有多少沉船宝藏?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国历史沉船数量还没有一个准确数字,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此次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遍及全国。目前广东、福建的沿海普查基本完成,浙江、山东等地正在开展,全国普查结束预计要到2011年12月。

据张威介绍,中国沿海的古代沉船主要分布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有人推测,仅在南海就有2000条以上的古沉船。不过,这都是大概的估算,并没有得到证实。国内水下沉船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包括福建、浙江以及南海海域等。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舒欣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