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文物见证西周生活 青岛早就是鱼米乡(图)
2009年07月02日 17:05青岛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遗址中出土的大批陶器。摄影/谭雯雯

即墨北阡遗址挖掘结束 两千多件文物见证西周时期青岛人生活

本报曾报道即墨市金口镇北阡贝丘遗址的发掘重现了六七千年前原始青岛人的生存状态。发掘工作结束后,青岛市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和即墨市博物馆对发掘出的遗存做了初步整理。目前,大部分整理工作已经

完成。昨天记者在即墨市博物馆文物整理现场看到,两千多件文物被整理出来,其中有大量的陶器、石器,还有很多人骨和兽骨,另有一千多袋土样有待浮选和研究。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初步的整理之后,还要使用更复杂精密的方法研究土样和人骨,进一步揭秘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墓葬发现“狗”和“牛” 西周殉葬已经不用“人”

即墨北阡遗址的下层是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层则是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期遗址。在西周遗址中的墓葬当中,发现了不少随葬品。考古所所长林玉海介绍,在墓穴里发现的随葬品中有常见的青铜器和陶器,还有整根带皮的牛腿。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时的墓葬中使用活狗陪葬,而不是用人陪葬,这说明我们西周时期的青岛人对人已经非常尊重了。

在这次挖掘的墓穴中,死者腰下部位挖了一个小坑,在里面发现了一只小狗和一只陶豆。林玉海说,小狗被用来陪葬时是活的,那只陶豆就是用来盛放狗粮的。也就是说,下葬后,小狗还存活了一段时间。记者在文物整理现场看到了墓穴中出土的陶豆,是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高脚碟状器皿,用红陶制成,底座已经没有了。“毕竟是喂狗用的东西”,考古所的杜义新告诉记者,“那时候陶器也是重要的生活用品,所以通常只用残破的陶器来喂狗”。另一只喂狗用的陶豆已经无法修复,破损得非常厉害。的确,大量品相较好的陶豆是作为随葬品被发掘出来的。

西周青铜鱼钩 今天能钓百斤大鱼

在西周墓的随葬品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其中有铜舟、铜戈和青铜鱼钩。青铜舟是长约20厘米,宽约12厘米,深约10厘米的椭圆形容器,带有双耳。林玉海说,铜舟在当时是用来盛水、盛汤用的。这次出土的铜舟破损非常严重,薄薄的碎片上布满了绿色的铜锈,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了。相比之下,同时出土的铜戈保存比较完好。虽然铜戈上也有厚厚的铜锈,但是铜戈材质厚实,几乎没有缺损。在墓中发现铜戈,说明这个西周聚落有军事防御的功能,但是只发现一个铜戈,不能说明这里经历过战争。

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青铜鱼钩。这枚鱼钩呈优美的倒问号形状,内径约有5厘米,鱼钩直径大约0.5厘米,鱼钩末端历经几千年仍然非常锋利,且带有倒刺。鱼钩上没有多少锈迹,保存十分完好。记者马上咨询了青岛市钓鱼协会的王先生,他说,这么大的鱼钩现在已经很少用到了,“钓鱼其实用不了很大的鱼钩,内径5厘米的鱼钩就能够钓起100多斤的大鱼了!”林玉海说,这个鱼钩可以作为当时青岛海洋文化的代表,同时也佐证了当时的海岸线离遗址所在地是很近的。“青铜在那时候被称为‘金’,青铜鱼钩的价值在当时是非常高的,作为随葬品之一,也是一件奢侈品了。钓鱼在当时很可能是一项‘贵族运动’。”

<< 上一页12下一页 >>
鱼米乡   小麦   文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谭雯雯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