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考古不是挖宝(图)
2008年03月26日 14:08中国青年报 】 【打印

夏鼐

夏鼐(1910~1985),字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

身为考古学家,夏鼐却对“稀世珍宝”兴趣不大。虽然无数件国宝经他之手,得以呈现于世人面前: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彩绘帛画、万历皇帝的金丝皇冠……

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负责人,夏鼐都是这些重大文物发掘的主持者。但上世纪80年代,有记者到他家中采访,却没有看到一件古物,“连一枚古币、一件古瓷、一只古鼎之类的小摆设也没有。”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位考古学家笑着解释。

不仅如此,1955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提出发掘明长陵,首先前来劝阻的就是夏鼐。他对这位清华同窗说:“便是挖出东西来,能解决多少历史问题呢?”

考古不是挖宝,这是夏鼐多次强调的职业准则。

考古学的规章制度最早由李济带回中国。李主持安阳殷墟的发掘时,夏鼐是其手下“挖小墓”的大学生。1948年,这位“中国考古学之父”迁至台湾。虽然他的一系列观点此后被大陆考古界批判,但有关考古的基本准则却被夏鼐秉承下来。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王世民认为,夏鼐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自从1952年被分配到考古所,王世民与夏鼐共事达33年之久。在他的记忆里,这位领导讲一口难懂的温州方言,大多数时间都沉默不语,甚至有些不苟言笑。

这与夏鼐的治学风格极为一致。时至今日,王世民还记得夏鼐为自己修改的报告。那是一份有关马王堆纺织品成分的研究文章,文中“碰”字写错了。只见夏鼐用蓝黑钢笔在旁边注明:“请看《新华字典》×页的正确写法。”

“现在谁会有这么严谨啊,还亲自去查字典。”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王世民,声音有些颤抖地说。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杨芳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台湾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