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相关Tag | [文化] |
东晋桓温将军有句名言:“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此言可以解释为誓做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也可以解释为——借用一位学者的观点,“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有青史留名的情结。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人生信念。但是,中国人重名声,也有出于谋略,也就是说出于商业广告目的的。比如明初有个叫孙潼的儒生,抄了一本千字文请巡抚周忱代呈御览以图“引拔”,宣德皇帝批示:“孙潼书法粗俗,令再习小楷”。孙潼不以为耻,反以为资本,为人写字,必署“钦命再习小楷孙潼”。皇上的贬词也成了他的好广告。
在我们这个以“恶搞”和“解构”为时尚的“注意力经济”时代,人们更不在乎美丑和褒贬了,只在乎与利相随的名,所以以吸引眼球为目的而“搏出位”的人一个接一个。孙潼虽论时序在前,却只能对“芙蓉姐姐”之辈“瞠乎其后”。
言归正传。却说,先是看到湖南岳阳有人将猪饲料命名为“屈原”牌,而湖北姊归县屈原文化研究会“代表”屈原故乡人发函对此表示强烈义愤,我一笑了之。心想,我的湖北老乡八成是让别人占了先机,抢先注册了“屈原”的品牌,恼羞成怒。这与湖北人与河南人争诸葛亮隐居地,全国好几个地方争炎帝故乡,差不多是一路吧,差异只在于这回是出生地与归魂地在抢占屈原的名声资源。
然而,看了《南都周刊》上“社会学研究者”河伯先生的文章《商标命名自由的边界》,始觉自己太小人之心了。相信河伯跟我一样不是“湖北利益”的代言人,他是从“伦理和美学”的角度来非议这个猪饲料命名的。他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以致呼吁在“法不禁止”之外“考虑重新描画自由的疆界”。
事情有这么严重吗?
在我看来,命名(者)只在乎名字本身的传播效果,与被命名物事的属性、“美丑善恶”并不相关。众所周知,许多物理量是以发现者来命名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电学名词(单位),安(培)、伏(特)、瓦(特)、欧(姆)等等,不会有人想到若出现了电死人这种坏事有损安培们的令誉。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一些细菌、病毒是以著名科学家来命名的。比如,可引发食物中毒的沙门氏细菌,感染者死亡率很高的查格斯氏病毒,还有什么雅克氏病毒、拉氏病毒等等(细菌还有“好”“坏”之分、正负作用之别,病毒则几乎没一个“好”东西)。以这些科学家命名细菌、病毒绝无“亵渎先贤”之意,反而是承认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表达的是后人对前贤的感激和尊敬。这在伦理和审美上有问题吗?
以“屈原”来命名猪饲料,我看很贴切嘛。屈原不是“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息以掩涕”吗?让他为农民的猪饲料“代言”,做猪饲料的“形象大使”,他一定很乐意吧!从传播效果看,接受人不知“屈原”何解的,会发问为什么要用这么个品名。这一来,不是达到宣传屈原目的了吗?说不定,一深问,还由此知道了屈原的故乡不是湖南汨罗而是湖北姊归,替姊归也做了广告呢。
河伯先生不习惯伟大诗人屈原与猪饲料这样的俗物相关联。他打比方说,好比法国人不能接受拿破仑与痔疮“相提并论”。不对啦,法国人如何且不管,我知道武汉就有一个中药名牌叫“马应龙痔疮膏”行销全中国。我自己常用,亲朋好友手上受了伤、脸上长了疮,我也劝他们擦擦试试。“马应龙”就是人名,我很敬佩和感谢他。
或曰马应龙这样的小人物怎能跟拿破仑、屈原这样的大人物比?这就是个观念问题了。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可以成为国民调侃的对象,没人以为是“大不敬”和“亵渎”,人家上上下下都习惯了。相信中国人也会慢慢习惯这种情形的。中国女性曾经的“笑不露齿,行不露趾”就已成了古董,大家多已接受露脐装、比基尼了。可见伦理呀审美呀都是会变的。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特别向被封为“爱国诗人”的屈原致敬的是,他的胸怀可能比我们当代许多人想象的更开阔更“现代”,他居然在《涉江》一篇中将率吴兵灭楚国的伍子胥引为同调,为忠而见疑、贤而不用者鸣不平。
作者:
鄢烈山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