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明臣杨士奇之墓 曾辅佐四代皇帝(图)
2008年09月01日 09:24大江网-江南都市报刘国伟 】 【打印
相关标签: [明朝]

  在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矗立着一座泥石堆积而成的古墓,时常可见有人到此驻足追思。墓主即是明代赫赫有名的内阁重臣杨士奇。35岁时,他从泰和到京城当国史馆编修,再到官至内阁首辅,历事四帝,辅佐君王40多年。有生之年他没有回乡建造威风八面的府第,只是在死后留下了一座坟墓。

  寒士拜相的他慧眼识人推荐能臣,一生清明,却因晚年溺爱其子,被横行乡里的儿子蒙蔽英名受污。然而他所处的明王朝过去了500多年,明仁宗朱高炽为杨士奇墓所题“与国咸休”四个行体大字,在牌坊上仍然清晰可见,这也代表着当年一个王朝对他的终极评价。

  时至今日,明仁宗朱高炽为杨士奇墓所题“与国咸休”四个行体大字,在牌坊上仍然清晰可见。

  一介布衣入阁

  一代名宦杨士奇辅佐仁明惠帝、成祖、仁宗、英宗诸朝,当朝四十一年。除了一张画像,杨士奇只留下了一座坟墓给后人。

  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杨士奇墓已经经历风雨500多年,墓园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占地7.5亩。1957年,杨士奇墓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文革”期间墓园部分建筑被毁。后来省文化厅拨款对被毁部分进行修复。

  “用我们泰和县人的话来说,杨士奇没有取得任何功名,完全是布衣入阁。”泰和县博物馆肖馆长说。

  《明史》有记载,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更为孤儿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杨士奇随继父曾改姓罗。当他知道自己的家世后,常常潸然泪下,私下用土砖作神主,每日独自焚香跪拜,祭祀先祖。后来其继父从户外窃窥他的行动,很受感动,恢复他姓杨。9岁时,其继父任德安郡守遭到弹劫,滴戍陕西,死在那里,杨士奇再次与母亲相依为命。

  尽管如此,杨士奇仍然奋勉蹲厉,立志成才。杨士奇发奋读书,学业大进。由于他学识渊博,品行和才干出类拔萃,15岁时就应乡里之聘,开馆授徒。此后,他客居武昌等地,游学教书,并著书立说,受到文人方士的赞誉和赏识,汉阳守令王叔英称他为“佐才也”。

  时机终于到来。建文元年(1399),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从社会上征集文人参加。因学行出众,杨士奇属于应征之列。由此契机,杨士奇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不久,吏部尚书张紞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朱棣经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正式开始了从政生涯。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