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 要求引进百万中国人
2009年07月06日 08:58《文史博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宿舍有收音机、报刊室

中国工人刚到苏联时,吃西餐很不习惯。苏方对此事很关心,党和工会的负责同志常去生活区检查他们的衣食住行,要求苏方解决好中国工人的生活问题,苏方还特意在中国工人中物色了几位厨师,解决了饮食问题。在居住方面,苏方提供给中国工人的宿舍都是两层楼房, 每四人至六人一间,屋内有油漆的地板,并装有暖气。中国工人的被套、床单、枕套一周左右换洗一次。每层楼有两个可以自己做饭的厨房,两个洗澡间和两个有抽水马桶的厕所,还有一个可以烤湿衣服的烘干室。在伊尔库茨克和吉达的企业中,每位中国工人床前甚至还有一块小地毯。在莫洛托夫的企业中每个屋子里还有一个电热水壶。

每栋中国工人的宿舍楼中都有一个"红角"( 即阅览室),室内备有桌椅、沙发、乐器、挂图、棋类,并订有我国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苏友好报》等报刊。苏方还给每人发了一个收音机,供业余消遣用。此外,每个工地均设有医院、电影院、俱乐部、商店、邮局、修鞋铺等,对这样的生活条件,中国工人感到很满意。

中国工人遭遇异国恋情

苏联各个企业中,宿舍、食堂的服务员和商店的营业员几乎全是女性,工地的女工也不少。中国工人的勤劳和朴实打动了不少苏联女工的芳心,热情奔放的她们主动出击,一段段异国恋情就此展开。仅在吉达,就有8 名中国工人与苏联女工相恋。

在伊尔库茨克,苏联女工经常利用吃饭和休息时间同中国工人接近,还有人把中国工人拉到宿舍去喝酒。苏方女翻译也在积极给女工介绍。有些苏联女工由于语言不通,就暗暗记下自己喜欢的中国工人的号码,然后向翻译打听他的名字。有一个苏联女工,每天给中国工人胡兰三买一盒香烟,胡调动工作后,她还步行十几里路去看他。

对于异国恋情,苏联官员和企业领导显得很开明,他们告诉中国工人,结婚原则上是允许的,但要经过批准,因为工地上有些妇女曾犯过罪。由于中国工人的出色工作,伊尔库茨克东方重工业建筑托拉斯总经理伊夫里可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我打算不让这批工人回去,想办法使他们全都在苏联结婚好了。"

几乎是在第一批工人抵达苏联的同时,一个由8 人组成的中国谈判组抵达了莫斯科,计划与苏方讨论继续派遣工人,帮助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宜。可是接见他们的苏联劳动后备总局局长捷连利竟称:苏方尚无继续招募中国工人的计划。在向国内汇报时,中方小组的负责人胡明不禁惊讶道:"此一情形,与我方原先计划出入颇大。"

此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双方的各项合作逐渐停止,向苏联派遣工人的计划也在无声无息中停止了。

来源:《文史博览》精华本之《秘闻传奇》

(点击大图查看更多内容)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