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克与江泽民谈论中国历史问题
2008年05月07日 08:37中国网 】 【打印

 

核心提示:第二天早上,江主席与希拉克在国宾馆的茶室共进早餐。宾主双方一边品尝扬州点心,一边轻松地交谈着。江主席对希拉克说:“昨天晚上我回去查了一下,您说对了,隋朝是有三个皇帝,第三个是恭帝……”希拉克啜一口清茶,得意地说:“当然是我对了。”

2003年10月6日晚,往常披着金纱的艾菲尔铁塔突然从上到下裹上了鲜红的大袍,红光四射,染红 了周围的建筑物,染红了塔下观光客的脸。各国的游客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欢呼声。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喜庆的颜色,红色象征着热情、乐观,红色代表着中国。中国在法国的文化年就这样以“涂红铁塔”的奇特方式拉开了序幕。

2004年10月9日晚,在中国首都的中心——天安门广场的正南边,正阳楼变成了红、白、蓝三种颜色,好似披上了一面巨型法国国旗,法国文化年正式开幕。雅尼音乐会、戴高乐生平展、法国印象派画展……各种文化活动接踵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北京充满了浓浓的“法国味儿”,中国被法国文化的魅力吸引住了,也从这些文化活动中看到了法国人的创新精神,受到了启迪。

中国和外国互搞文化年,这是第一次。但为什么是法国,而不是别的什么国家?中法互搞文化年的主意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希拉克提出搞“大”文化年

2000年10月,希拉克总统访华时,向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互搞文化年的建议。江泽民主席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立即表示同意。两国元首达成协议:2003年,中国在法国搞文化年;2004年,法国在中国搞文化年。

此后,希拉克一直关心着中法文化年的筹备工作。最初筹备工作进展缓慢,缺乏生气,希拉克亲自点将,让他的文化顾问泰拉·诺瓦加盟,加强领导班子。泰拉·诺瓦提出,中国在法国的文化年应突出三点: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这三点完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希拉克还提出,文化是个大概念,不是搞几场文艺演出或文艺展览,要包括科技、教育等领域,也要发动地方的积极性,不仅在首都搞,在地方也要搞。可以称作“中国年”,“法国年”。他的想法赢得了中国领导人的支持。中国、法国文化年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只有热爱并懂得文化的重要性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创意,这样的点子。希拉克一贯主张文化多样化,对美国大片泛滥、美国生活方式的传播十分警惕,担忧各国独有的民族文化会因此而衰弱、消亡。和所有的法国人一样,希拉克为法兰西文化感到骄傲,但并不排斥其他文化。在他的倡议下,巴黎塞纳河畔建起了一座风格独特的非洲博物馆。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