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发现记:首次挖掘实源于"文革"政治斗争(图)
2009年06月22日 13:54齐鲁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1974年,考古学家袁仲一等人在秦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秦始皇陵东 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又有两处兵马俑坑出现在世人面前,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考古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一书真实地再现了秦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本版特节选书中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地下军阵向两千年后的人类发出信号

1974年初春,严重的旱情威胁着中国西部八百里秦川,坐落在骊山脚下的西杨村也不例外。奔走了一下午的西杨村生产队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站在柿树园一角的西崖畔上,眼望着这片只长树木、不长庄稼的荒滩。杨培彦终于下定决心,挥起镢头在脚下石滩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就在这里吧。”

此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不规则的圆圈意味着什么。

翌日晨,以西杨村杨全义为首的杨新满、杨志发等6个青壮年,挥动镢头在杨培彦画的圆圈里挖掘起来。他们要在此处挖一眼大口径的井,以解决燃眉之急。

当挖到1米多深时,出乎意料地发现了一层红土。这层红土异常坚硬,又一镢头下去,只听到“咚”的碰撞声,火星溅出,却无法穿透。这是一层大约 30厘米厚的黏合状红土,很像烧窑的盖顶。

不到一个星期,这口直径为4米的大井就已深入地下近4米。他们手中的镢头离那个后来震惊世界的庞大军阵,只有一步之遥了。

历史记下了这个日子——1974年3月29日。当杨志发的镢头再抡下去又扬起来的瞬间,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的第一块陶片出土了。同时,井下也有人发出惊呼:“瓦爷!”摆在面前的是一个陶制人头,形象极为恐怖。只见这个人头顶上长角,二目圆睁,紧闭的嘴唇上方铺排着两撮翘卷的八字须。

随着镢头的劈凿、铁锨的挥舞,一个个陶制俑头、一截截残腿断臂、一堆堆俑片,被装进吊筐拉上地面,抛入荒滩野地。

在离地面约5米的深处,大家发现了青砖铺成的平面台基,同时,还有3个残缺的弩机和无数绿色的青铜箭头。这是地下军阵向两千年后的人类发出的一丝信号。尽管一时还不能辨别是不是秦砖,多数人还是很快将秦砖哄抢一空。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