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安事变之前 张学良的另一次未遂兵谏
2008年06月13日 09:54老年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张学良]

从这个部署来看,当时京畿警备区的高仁绂所负责任最大,承担的风险也最大。张学良之所以选中他,是因为高仁绂及其族兄高纪毅均是郭松龄和自己的旧部,也参加过滦州起义,自己对他也有不杀之恩。但不知为什么,张学良把孙传芳这个老军阀也拉了进来。

会后,张学良专门派邹作华去向高仁绂传达指示。高一听说还要造反,当场表示拒绝。他说:“郭茂宸(郭松龄字茂宸)领导的滦州起义,是军团长与郭茂宸联合下的命令,我才誓死追随,不意到了锦州起了变化,造成相反的后果。这一次我决不接受这个任务。”

邹作华只好耐心解释道:“这次是军团长个人负责,决无意外的变化。从今天起,你只接受军团长一个人的命令,任何人的命令你都不要接受。”为了让高放心,邹作华还当场写下字据,盖上印章,交给高仁绂。

高仁绂实在推托不过,只好向邹保证,愿对北京兵谏负绝对的责任。邹作华大喜过望,当即返回新乡向张学良汇报。

这时北京地区的奉军、宪兵和警察的负责人也先后收到张学良的命令:绝对听从高仁绂指挥。高仁绂也开始进行起义前的部署工作,接受西直门的警戒工作,又借口在北京城郊区进行局部军演习,逐渐形成对北京城的包围。

眼看兵谏时机越来越成熟,张学良却因封建伦理的影响,迟迟下不了决心。这年10月,正当高仁绂因迟迟得不到张学良的指示而寝食难安的时候,他突然接到张学良副官的电话:“军团长已经到了北京,叫你马上来!”高当即赶往张学良在新建胡同的公馆。在门口正巧遇上奉召前来的邹作华。邹作华神秘地对高说:“计划变更,停止演习。”直到此时,高仁绂才如释重负,马上通知部属停止演习,部队回营房待命。张学良响应北伐军而策划起义的兵谏就这样流产了。

根据高仁绂后来的回忆,这次兵谏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张学良的犹豫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原本同意新乡计划的孙传芳背信弃义,向张作霖告了密。张作霖勃然大怒,把张学良叫去痛骂一顿。但对参与谋划的人并没有追究。后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接管东北大权,对邹作华、高仁绂、高纪毅都委以重任。这三人都忠实执行了张学良的铸剑为犁的政策,为东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至于坏了张学良大事的孙传芳,在张学良处死杨宇霆不久,担心张学良找他算账,从沈阳逃到日本人统治下的大连,作了寓公。

对于这次兵谏,当时只有张学良和几个心腹等少数人知道,一些人虽然也有耳闻,大多不敢相信。天下哪有儿子反父亲的呀!但是熟悉张学良性格的人都知道,张学良做事与常人不同,有些别人做不来的事情,他却能做出来。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把蒋介石抓了起来,逼其联共抗日,就是证明。而且张学良正是吸取了第一次未遂兵谏的教训,才使西安兵谏做得天衣无缝,取得成功。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