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身后的巾帼群
2007年11月26日 14:25人民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邓小平]

邓小平与孙子们

“文革”中邓小平第一次蒙难时,孩子们尚小,她就像一只老鹰一样,用翅膀呵护着这群受到歧视的小鸟。缝补浆洗,吃穿用学,她都得一一操心。邓楠主持家务,她当顾问,几乎用平常人家十分之一的开销,保证了日子一天天过下去。

再后来,一道遣散的命令将邓小平下放江西。行前,邓小平提出要带这位老人一同去。邓小平的要求得到批准。夏氏到江西一住下,就锄地种菜、淘米做饭。

在邓小平的饮食生活中,一是酒,二是豆瓣酱,这两样东西非常重要。在压抑的岁月里,邓小平时常喝一点酒,但当时却缺少供应。另外,邓小平口味偏重,一直做菜以豆瓣酱为作料就着下饭,但这在当时也很少。这些困难没有难倒夏氏,她同卓琳反复试验,终于酿出了邓家的酒和邓家的豆瓣酱,也为邓家在流放岁月的生活添加了一道佐香……

邓小平回京,家中又添了一代人。好在夏氏对这一套都熟悉,几乎没让邓小平夫妇操心和儿女们费神,她又帮助一个一个地带,一个一个地抱。当孩子们一个个成人时,她的白发爬上眉梢,但劳作依然不减。她身体一直很好,只要劳作,她就不会生病……

在邓家,她既是奶奶,又是母亲。她有三个亲生女儿,除了将邓先群带在身边,其他孩子她都没有顾及。她用朴素的情怀,保证了邓小平的工作和生活。

在邓家,她是邓小平尊敬的先辈,也是卓琳的朋友和助手,是孩子们的奶奶和亲人,也是晚辈的祖母和最挂念的人。

她把一生献给了邓家,把母爱献给了邓小平的事业。当邓小平晚年住院时,她因得不到病情而不断问孩子们:“宝忠回来了吗?”张宝忠是邓小平的老警卫员。她知道,只要张宝忠回来,邓小平就没什么大事。有一天,张宝忠突然回来了,带回的却是邓小平仙逝的消息。老人的头发一下白到了发根,从此,她突然感到身体再无气力……

同邓小平一样,她以90余岁的高龄谢世,只留下一个名字叫夏伯根。

不曾谋面但感受最多的岳母雷氏

在卓琳身上,有红色信徒、革命战士和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同样也有中国妇女相夫教子、夫唱妇随和甘于奉献的传统美德。这种品德,源于她的母亲。这位母亲,也就是邓小平的岳母。按照中国“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她也是邓小平的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

邓小平岳母雷氏,云南宣威人。按婚约,年轻时的她嫁给了宣威火腿实业家浦在廷。后来,浦在廷成为孙中山北伐军滇军军需总局的局长,她也成为少将府的女主人。在浦家,她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无疑也影响了女儿卓琳,并通过女儿将她的母爱深情转达给了邓小平。

1925年,当雷氏带着女儿浦琼英(也就是后来的卓琳)出现在革命大本营广州时,这是她一生最远的一次旅行。当时,雷氏一头素发,穿着当时中国女性时髦的对襟衫,迈着中国妇女的三寸金莲,既美丽又普通。后来,她以她的善良和勤劳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雷氏为浦公生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并亲手将几个孩子拉扯大。她主管着浦家少将府里各项事务,是浦家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