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杨开慧与他们的保姆陈玉英
2007年11月25日 10:20文史月刊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杨开慧]

孙嫂跟随毛泽东、杨开慧住在武昌的时候,毛泽东担心她出去办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又因为她没文化,讲一口宁乡方言人家听不懂,就给她做了一块写有字的白布条: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陈玉英。

毛泽东对孙嫂说:发个布条给你,上街时放在口袋里。如果走错路,不知道回家了,拿出来问过路人,人家就会告诉你怎么走。

有一天,孙嫂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热水瓶,着急得要哭了。杨开慧说:孙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打烂了也好,这个水瓶已经用了好多年,我正想买个新的来用。其实孙嫂心里非常清楚,热水瓶打碎了,杨开慧也很心疼,只是为了安慰自己,杨开慧才故意这么说。

平日,杨开慧总是把孙嫂当成自己的朋友。孙嫂刚到毛家时,每次买菜回家,都要向杨开慧报账,白菜多少钱、萝卜多少钱,算得清清楚楚。杨开慧说,孙嫂,不用一笔一笔算了,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杨开慧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

一个没文化的乡下人,被毛泽东、杨开慧视为朋友,这样的平等关系让孙嫂深受感动。孙嫂以前给别人当保姆,别人拿她当牲口使唤,动辄打骂。而在毛泽东、杨开慧家里,她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的平等和人的尊严。孙嫂知道,自己遇上好人了。所以,这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保姆,后来在血雨腥风的紧要关头,心甘情愿地陪着主人一道赴汤蹈火,坚强不屈地承受生和死的考验。

杨开慧出身名门,父亲杨昌济曾留学日本、英国、德国,是一位伦理学教授。他一生耕耘在讲台,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痛恨封建制度,向往社会改良,追求民主自由,崇尚众庶平等。正是这位学贯中西、品德高尚的教育家赐给了女儿杨开慧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杨开慧是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当年湖南支部发展的第一批党员。

杨开慧和毛泽东一同创办文化书社,一同上街闹学潮,一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志向。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