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原生态历史文化遗产概况
2007年11月12日 14:41caizhi 】 【打印

有着"北方奶都"之称的山西省山阴县地处内长城雁门关外,属大同盆地,南与忻州地区相接,面积1651平方公里,现辖 4镇17乡,人口1 9.8万,县政府驻岱岳镇。由于地处边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一、山阴县原生态历史文化遗产概况

山阴县广武生态文化旅游区内明长城、汉墓群、旧广武城都是省级以上保护文物。

1、明内长城万里长城依阴山、恒山、太行山、吕梁山之势,分内、外两支,内长城建于恒山之阴,外长城建于阴山之阳。山阴县境内的长城,东起新广武,西接代县分红岭,依恒山之阴连接着内长城东部18个重要隘口,属内长城,是山西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是现存长城的精华部分。

据长城考察表明,山西境内从赵国时修筑"赵北城"起,历代修筑长城达七千多华里,许多地方的长城现在只剩下一些残迹,据当地老乡讲,这段长城以前是包砖的,现在都被当地人拆下来盖房、垒猪圈了。如今,新广武城两侧的山上蜿蜒着只剩夯土的长城。

2、新广武城、旧广武城

广武地区是我国古长城军事防御工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长城其他关隘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唯一由戍边卫城,内外长城,密集烽火台、雁门关和军事地道等设施组成的完善军事防御体系。现存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凸显了我国古代军事科学、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路经广武时,曾留诗一首,赞叹广武城之古老、雄伟、险要,诗曰:广武城边逢暮春,夕阳归客泪沾巾。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新广武城遗址】新广武城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于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在汉代,这里归属雁门郡的阴管县管辖,东汉时雁门郡治即迁于此。该地依山傍险,雄踞雁门关前,汉王朝在此设县置郡,屯兵扼守,有效的起到了抵御匈奴南侵的作用。到了明代,为了防御蒙古族的入侵袭扰,明王朝从前期即开始了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工程,这项浩大的工程到了明中晚期更臻完备。在长城沿线的内外还散布着众多的城堡,新广武城就是其中一座,明边上的这种城堡平时屯种,战时出征,在和平时期还兼有易市、榷场的经济职能。但它的军事职能始终是主要的,正如《两镇三关制》所载的那样:"广武当朔州、马邑大川之冲,忻代崞峙诸郡县之要,凡敌由大同左右卫入,势当首犯。"这就说明广武城是当大同一线长城防线被突破后保卫中原的第二道防线!步入现在的新广武城遗址,你依稀还可以看出当年军事城堡的规模。南面城墙石基砖砌尚较好,并有一砖券拱门,门额上有一石匾因风化字已不可辨,城东、西两面墙的包砖已被拆走,仅存八至十米的夯土墙,局部亦有坍塌。

【旧广武城遗址】"广武驿前春太迟,桃花几片柳疑丝。坚冰残雪今初夏,燕语莺啼仍一时。"旧广武城始建于辽金时期,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城南40公里处,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东靠新广武城,北临汉阴綰故城,西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对峙的敌楼,相望的烽火台等,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当建于辽代,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今存较完整的古城墙系明、清修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总占地1629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包括城门马面),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其尺度大小不等。城墙东、南、西三面设城门,不置北门,可能是当时城内驻兵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突袭而不设北门。

在广武城西南耸立着距今已有900年历史的雌雄双柏,雌树周长3.2米,雄树周长3.12米,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在雌柏的枝桠处长着一棵枸杞树,每到秋天挂满红色的枸杞,与古柏浑然一体,令过往游人不胜感叹。原城门上有门楼,在解放前和"文革"当中破坏。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其造型独特,别具一格,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内现有居民420户1670人。村民们以种地为生,同时饲养一些 牛、马、羊、猪等牲畜。旧广武城作为较为典型的辽代故物,其造型独特,别具一格。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2006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明清年间进行过多次维修补葺,所以成为迄今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辽城。

3、 广武汉墓群

广武汉墓群在朔州市山阴县西南,旧广武与新广武城之北,共有 293座。整个墓群南依群山,北连朔州平川,从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罗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为全国之首,1988年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在汉墓群南端修建了广武汉墓群保管所。现在广武墓群虽然未发掘,但从墓群西北端被水冲塌的四座墓室看,为砖室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壶、陶罐、陶钵、陶奁及五铢钱等,从墓的形状和出土文物考证:当为东汉时期。这里依山傍险,雄踞雁门关前,在古代历为屯兵扼守、兵家必争之地,汉王朝在此设县置郡,抵御匈奴贵族南下,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广武汉墓群是汉代雁门郡治和阴馆县官吏与富豪人家的集中墓地。它是研究我国汉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

第一次看到广武汉墓群,那高耸连绵的封土使人感到强烈的震撼,尽管这些并非都是汉代戍边将士的墓葬,但每一座形如山丘,高达十余米的汉墓无异于一座丰碑,置身其中,立刻感觉到个人的渺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正是这每个渺小的个体,护卫着汉室天下的无限江山,千百年之后,依然排列着整齐的阵形伫立在塞外的秋风之中。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燕侨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