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频出、维权艰难?非遗宋锦正面临全新挑战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假货频出、维权艰难?非遗宋锦正面临全新挑战

盘扣、马面裙、宋锦外套、香云纱衬衫……这些听起来颇具年代感的词语如今变身时尚密码。融合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国潮风起云涌,非遗宋锦迎来发展新机遇,订单足、赶工忙成为宋锦生产企业的普遍写照。然而,繁华之下,假货频出、维权艰难等成为全行业不得不直面的全新挑战。

东方美学回归

宋锦起源于宋代,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2009年,宋锦织造技艺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走进非遗宋锦示范企业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忙而不乱,色泽华丽、图案精美的宋锦渐次下线。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建华告诉半月谈记者,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国潮澎湃,宋锦市场需求激增,在抖音等平台,一些品牌宋锦一单难求,企业始终保持满负荷生产状态,订单已经排到年底。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回归“东方美学”,新中式服饰站上风口浪尖。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期间发布的《24/25非遗宋锦流行趋势报告》提出,经过现代设计师的巧妙演绎和创新,新中式在服饰潮流中占据重要位置,相关服装产品商品总价值在过去3年里增长超过100%。今年3月发布的《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女性消费者购买新中式服饰订单量同比增长195%,其中马面裙订单量同比增长841%,汉服订单量同比增长336%。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宋锦中式婚庆礼服 季春鹏 摄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宋锦中式婚庆礼服 季春鹏 摄

复兴之路艰难

宋锦缔造国潮新传奇的同时,在一些网络平台上,仿冒品被冠以宋锦、非遗等名头,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我们织锦要一组生丝、一组熟丝,这样才能实现宋锦‘质地坚柔’的特性。”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巧梅说,“市场上的仿品虽然外观上有着一模一样的花形,但制作工艺、面料材质等与正品有着天壤之别。”

“为保护原创资源,针对侵权现象,我们已发送3份律师函,提起7件侵权诉讼。”上久楷法律顾问王晗表示,目前,多家企业已下架侵权产品并提出和解方案。“4月开始,预计有7件侵权诉讼将陆续开庭。”

在网络平台上,宋锦盗版现象屡禁不止,浙江、江苏、广东等多地频繁出现仿制、盗版宋锦产品的现象。“与其他商品相比,宋锦版权侵犯存在取证难,损失额、获利额计算难等问题,维权挑战比较大。”苏州大学苏州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董寅说,“比如,宋锦图案很多源自古代传统纹样,能不能算是企业版权?”以上久楷宋锦为例,企业是在传统花形基础上做出再创新,从而获得新的花形,企业因此拥有原创版权。但相较于专利和商标,版权侵权在司法领域较难认定。

立体化维权

吴建华建议,建立全国版权联网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版权管理,同时引入版权查重系统,避免同一创意在多地重复或恶意登记,减少跨区域版权纠纷。

上久楷2012年启动版权登记工作,2020年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现在,企业开发的宋锦产品上都有版权登记吊牌,每一块面料的边上都会织上品牌LOGO,以抵制仿冒、盗版、侵权等不良行为。

王晗认为,要加大司法打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培训,提高非遗传承人对版权、专利、商标的主动保护意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