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二战时苏军两度折戟之地,俄乌或将在此决胜负
资讯
资讯 > 唐驳虎 > 正文

唐驳虎:二战时苏军两度折戟之地,俄乌或将在此决胜负

核心提要:

1.回顾俄乌交战前50天,俄军除了有制空权以外,兵力严重不足,武器装备没有代差。乌军坚守城市和筑垒地域,同时小分队打游击战术,尽量迟滞俄军进攻,消耗其实力。

2.俄军一个名义编制近4000人的旅团,实际只能拿出2个1000人规模的营战斗群上战场。而对应的乌军战斗旅,是三步一坦加炮团,接近4000人的完整编制。由于乌克兰现役旅的合同兵比例达到了80%,且国土防卫军大多是有实战能力的退伍老兵,一个乌克兰旅的战斗力可能跟两个俄罗斯旅团相当。

3.从基辅等方向转运过来,俄军在哈尔科夫以南的伊久姆方向注入“重兵”,打先锋的仍是俄军第一王牌主力——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近坦1集)。二战战场上,苏德两军在哈尔科夫这一处就打了四仗。没有绝对的实力打下交通枢纽哈尔科夫,就想往伊久姆方向迂回包抄,这在后勤上绝对是错误的选择。这也是苏军两次在伊久姆-巴文科沃方向折戟而归的重要原因。

4.八十年后“伊久姆突出部”再现,这里或成俄乌两军决战的真正地点。预计俄军将计划以步步为营的形式,将乌军挤压出突出部;而乌军援兵到来,战役目标也很明确,即汇聚优势兵力,进攻伊久姆突出部侧翼,寻求分割聚歼俄罗斯有生力量也是最精锐的“近坦1集”。俄乌在顿巴斯决战,有可能出现狭窄地域内反复争夺的局面。

前两篇文章,终于彻底说透了乌克兰战争的俄方战略决策。

原来令人看不懂的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20万兵分十路进攻40万,很可能是建立在“乌克兰军队大部分将领已经被金元策反,一开战就倒戈投降”的暗战基础上。

然而当“FSB五局收买了整个乌克兰军队”这一层不复存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就变成了军事上的以少打多,骑虎难下。

在普京和俄军总参谋部的计划中,俄军的“特别军事行动”只是过去接收的,并没有准备打硬仗。

所以在开战时,俄罗斯在前线只集结了20万军队(这也是他们能拿出来的全部力量了),就对拥有20万到40万军事力量的乌克兰从九个方向展开了进攻。

令普京和俄军总参谋部没有想到是,俄军遇到了乌克兰军队的有力抵抗,结果使俄罗斯在短期内征服乌克兰的计划落空。

另外还要补充几个细节,开战第二天2月25日,察觉态势不对的普京再次专门公开对乌克兰将军们喊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看起来与你们更容易达成协议。

开战第三天2月26日周六早上,俄新社(РИА Новости)按预定程序发表了一篇事先准备好的评论文章,庆祝俄罗斯的胜利,“乌克兰已经回到了俄罗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和新世界”。

然而,在第一阶段俄罗斯的挫败和乌克兰的坚守面前,这些声音都变成了历史的小注脚。现在快两个月过去了,终于改换赛道,前进到了“顿巴斯决战”。让我们重新聚焦军事和战场。

军事角度回顾前50天

从军事角度,本来开战当天,大家都以为俄罗斯要用隐身苏57突破,全境精准空袭,出动无人机蜂群,甚至空降战斗机器人,打一场21世纪20年代的新战争,为世界强国做示范。

打到第三天,大家还是以为俄罗斯要打海湾战争,精准空袭,点穴打击,迫使乌克兰投降。

打到第七天,大家以为俄罗斯要打二战,大纵深闪电战,装甲突击,重炮压上,搞大规模兵团歼灭战。

打到第十五天,看到了三蹦子运着马克沁,坦克挖战壕躲在土里,大家觉得俄罗斯这是要打一战,马车拉机枪,挖战壕准备绞肉了。

打到一个月,感觉已经是拿破仑战争的焦土策略了,俄军围攻主要城市久攻不下,一个个高级将领在一线阵亡。

乌军则坚守城市和筑垒地域,同时小分队打起了游击战术,尽量迟滞俄军的进攻,消耗俄军的实力。

因为对俄罗斯来说,整场战争很可能就是一场在错误的认知指导下,进行的“特别军事行动”。除了有制空权以外,兵力严重不足,武器装备也没有代差。

俄军部队严重缺编,只能减半看待

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大部分人逐步接受了俄罗斯只有40万地面战斗力量(含陆军、空降兵、海军步兵),只能拿出其中20万参战的事实。

但在战场态势上,一看到俄军一个又一个的集团军、师、旅团番号,还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对面乌军只有几个旅,就能扛住俄军这么多“大部队”进攻?

首先梳理一下,无论是俄军、乌军,还是顿巴斯的俄族武装,旅和团的战斗力量构成都是一样的:

摩托化步兵旅团下辖3个装备BMP履带式步兵战车或者BTR轮式步兵战车的摩托化(实为机械化)步兵营,1个坦克营,简称3步1坦。坦克旅的构成比例则反过来,3坦1步。

旅和团的最大差别,在于旅属炮兵是1个团,下辖3-4个炮兵营。团属炮兵则只有1个营,但实战中师一级的炮兵团等作战支援力量会拆散加强到一线团,所以旅和团实际上是一回事。

现在各种专业评述俄乌战场的文章,都频繁提到一个词——BTG“营战斗群”

这几年论述俄军BTG“营战斗群”的文章汗牛充栋,动辄万言。实际上,根本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复杂。

实际情况就是由于一年制义务兵纯属凑数的不能打,所以作战时俄军旅团必须把4个战斗营的合同兵(占比40%)抽组出来,再配上炮兵、侦察兵等合同兵比例高的作战支援力量,4个战斗营合编成2个营战斗群。

一般来说,一个“营战斗群”的一线战斗单位是机械化步兵营和加强的坦克连,实际发挥作用更大的,是后边跟着的炮兵营以及起到侦察引导作用的侦察连。总规模为1000人左右。

所以,在不舍得花钱维持合同兵比例的情况下,一个旅团只能抽调合同兵,组成2个营级混编战斗群,2000人规模。这个玩法,早在1995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就是这样了。

俄军一个名义编制近4000人的旅团,却只能拿出2个1000人规模的营战斗群上战场。而对应的乌克兰战斗旅,却是三步一坦加炮团,接近4000人的完整编制。

一个乌克兰旅扛住名义上的两个俄罗斯旅团番号是没问题的。 因为乌克兰现役旅的合同兵比例达到了80%。

俄乌战争爆发后,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军队的合同兵与义务兵暂缓退伍,但暂不征召新的义务兵(因为未经训练没有战斗力),但鼓励志愿参加国土防卫军等预备役力量和后勤服务。

实际上,乌克兰的国土防卫军,绝大多数都是参加过八年顿巴斯轮战的退伍老兵,不是新兵蛋子。

俄罗斯军队的实际人数案例

以3月份乌克兰情报局截获并公布的、基辅西北方向俄远东军区三个集团军实有人数内部统计来看,就能直观地看出俄军缺编的程度。

远东军区部队是俄罗斯万里迢迢调来,准备地面进攻基辅的担当,结果29、35、36三个集团军加起来才有2万人出头(20763人)。

虽然实际上俄罗斯的“小集团军”本质上就是下辖3个旅的加强师,但其兵力虚弱还是出人意料。

统计报表显示,驻阿穆尔州的第35集团军3个旅,实际兵力8036人。第38、64旅各2000多人,第69旅只来了1个BTG,1207人。

驻乌兰乌德的第36集团军2个旅7144人。驻赤塔的第29集团军由于只有1个36旅,全军兵力才5583人,相当于一个加强旅。

另外,俄军一贯编制很高、名头很大的作战支援部队——炮兵旅、导弹旅、防空旅、防化团、通信旅,实际上都只有营级规模。

在3月的基辅西北方向,俄军远东军区三个“集团军”2万人,再加上空降兵2师2旅,太平洋舰队海军步兵155旅,总兵力也就是3.5万人左右。

所以乌克兰7个旅就能轻松防住俄军,来了几个西部国土防卫旅协力,就能反推。

所以,并不是乌克兰军队多么“天兵天将”,而是俄军的真实实力并没有足够强大。千万记住:乌克兰1个旅 ≈ 俄罗斯2个旅团

决战顿巴斯,俄军的战役布势

为什么开战以来诸多“军事专家”的预测一错再错?因为他们的一切假设都是建立在俄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想象下,可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但事实上俄军有效作战力量只有20万,乌军反而是20万到40万,俄军战斗力并无优势。这就是为什么从开战到现在,俄军一直没有大进展,甚至局部被反推的原因

而且随着乌军战役态势布局的改善,俄军就算孤注一掷,也不会有太大进展了。

在基辅被挫败,俄军此时想重新回到乌东战场上,完成“最低目标”——

成建制的歼灭传说中乌军集结在此地的“重兵集团”,将乌克兰人彻底赶出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这两个俄族“共和国”。

从基辅西北、基辅东北、苏梅等方向转运过来,距离最近的就是哈尔科夫以南的伊久姆方向。俄军现在也在此处注入“重兵”

现在,打先锋的仍然是俄军的第一王牌主力,整个“御林军”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简称近坦1集

近摩2师、近坦4师、坦6旅、近摩27旅这些年年红场阅兵的大王牌,在经历了30%的装备损失后,重新汇聚在这里。

一同进攻的还有近卫20集的摩步3师。而原先一起进攻伊久姆的近卫20集的摩步144师,退到二线,和近卫空降106师一起担任右侧翼护卫。

真正从基辅方向调来的剩余力量——远东第29、35集,只能作为预备队。

它们在基辅西北森林损失了几千人,又在白俄罗斯出现了不少扔下武器的逃兵。白俄罗斯警方专门贴出布告,要求公民上交这些逃兵遗弃的枪支。

尤其是第29集团军,原本就只有2个BTG,现在只能合编为1个了。真实兵力只有1个营的集团军,也算是罕见。

在伊久姆正面抵抗的乌军主力,是第25空降旅、第81空中突击旅、第57摩托化旅。后备力量是第3预备坦克旅、第66预备机械化旅,以及国民警卫队、国土防卫部队等。

但这并不是乌克兰兵力的全部。 要看懂乌克兰的战役布局,还得先回顾历史。

1942/1943,两次哈尔科夫战役的经验教训

二战苏德战场上,在哈尔科夫这一个地方双方就打了四仗

第一次是1941年10月德军夺城,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军在此粉碎苏军攻势,第三次是1943年2-3月德军再次粉碎苏军攻势,第四次发生在1943年8月,兵力爆棚的苏军终于胜了一次,收复哈尔科夫。

而二战东线的总顺序是:1941德军进攻-基辅战役-莫斯科战役-1942苏军反击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苏军反击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苏军收复-1944德军崩盘。

乌克兰方向的东线南翼,一直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曼施坦因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铁木辛哥、瓦图京、巴格拉米扬、赫鲁晓夫、马利诺夫斯基等人指挥的苏联南方战线——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等展开激烈拉锯交锋。

1942年初,莫斯科战役刚刚结束,苏军趁胜在南线展开了战役反击,欲图夺回哈尔科夫。结果北翼和哈尔科夫正面进展不顺,反而是南翼打出了伊久姆-巴文科沃突出部。

结果到5月德军赶来反击的克莱斯特集群(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与第6集团军(保卢斯)在巴拉克列亚以南会合,切断了苏军这个突出部,将苏第6与第57集团军的全部以及第9与第38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合围。

在合围圈里的苏军26万人,仅仅突围了2万人,剩下24万人被俘。德军损失仅有2万人。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结束,德军转入斯大林格勒方向纵深追击。

1943年初,历时半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军第6集团军投降。苏军又立刻再次对哈尔科夫发起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这次战役争夺的焦点是北翼苏梅-加达奇与哈尔科夫攻防战,苏军一度攻入哈尔科夫,最终被德军收复。

但还是在南翼的伊久姆-巴文科沃方向,苏军进攻的坦克机械化部队,被德军的步兵部队顽强防御阻挡。苏军将领做梦也没想到,德国人在这种劣势下不想着撤退,居然还着手组织反攻。

德军的反攻消灭了苏军大约10万人,以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场战役是曼施坦因的巅峰之作。

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哈尔科夫,3月18日德军一鼓作气收复别尔哥罗德,直到3月27日曼施坦因的攻势才在哈尔科夫以北150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这个地方就是库尔斯克。

直到1943年夏天,一场空前的坦克大会战——库尔斯克战役才决定了苏德战争的最终结局。德国的战争实力走向枯竭,展开总动员的苏联才以高昂的代价赢得了战争胜利。

1942年、1943年初,苏联军队两次反攻哈尔科夫,两次在伊久姆-巴文科沃方向折戟而归,有什么共性问题吗?

一般描绘苏德战争乃至哈尔科夫战役的书是讲不了那么细的。

从哈尔科夫到伊久姆再到卢甘斯克,是流淌的北顿涅茨河,这是顿河的最大支流。而在伊久姆方向往北,也就是库皮扬斯克方向,是北顿涅茨河的二级支流奥斯科尔(Oskol)河。

1958年在接近汇口的地方,修建了水坝,形成了克拉斯诺-奥斯科尔(Krasnooskol)水库,现名奥斯基尔(Oskilsk)水库。

水库面积为 122平方公里,长度为 85 公里。湖面平均宽度为1.6公里,最大宽度为4公里。既然能修水库,可想而知这里就是河谷地形

实际上,虽说乌克兰千里大平原,但在东部顿巴斯,尤其是北顿涅茨河流域,主要地形是丘陵、森林、河谷。

从库皮扬斯克到伊久姆,就只有沿着河谷的通道可走。伊久姆的其他方向通路,分别通往西部的哈尔科夫,南部的巴文科沃、斯拉维扬斯克。

所以,没有绝对的实力打下交通枢纽哈尔科夫,就想往伊久姆方向迂回包抄,这在后勤上绝对是错误的选择

另外,两次哈尔科夫战役开始前,苏军方面军所属部队已进行将近两个半月的进攻战斗,全体人员已经疲惫,人员和军事技术装备严重缺额。

苏军当时也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而德军从第聂伯罗、波尔塔瓦、基辅等各地均可以迅速增援。最后德军援兵三面合击伊久姆地区,大败苏军。

乌克兰军队的援兵到了

现在80年后这个“伊久姆突出部”再现,参考两次哈尔科夫战役,乌军援军或许试图借此机会打一个歼灭战。

在伊久姆方向的东侧,乌军从7日开始到15日,已经展开了反突击。经过一周战斗,击退俄军精锐摩步3师约30公里,已经威逼库皮扬斯克到伊久姆之间的博罗瓦亚(Borova)。

乌军虽然还没有切断,但已经用炮兵威胁P79公路,伊久姆突出部集结的俄军主要补给线暂时中断。

而这个方向两支乌军部队的番号,非常令人吃惊——一个是第79空中突击旅,一个是第128山地步兵旅。

第79空中突击旅驻地尼古拉耶夫。尼古拉耶夫是什么地方?西南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战线,也就是辽宁号航母的故乡。

79旅不参加赫尔松方向的滨海反击,反而千里迢迢跑到哈尔科夫方向!这说明乌军吃准了要在伊久姆突出部做文章。

第128山地步兵旅的驻地更为遥远——比利沃夫还西的外喀尔巴阡州,这里原本是斯洛伐克的领地,二战时短暂归属投靠德国的匈牙利。战后才划归乌克兰。

128旅去年12月才结束一轮顿巴斯轮战,回到外喀尔巴阡修整,1月在当地进行山地冬季作战训练。2月战争爆发,千里机动护卫京畿,在基辅以东的布雷瓦亚击退俄军。

当俄军退兵之后,又沿着基辅-波尔塔瓦公路,机动到伊久姆方向,4月7日便投入反击战。

第128山地步兵旅,连续转战千里,卫戍首都,力抗强敌,从乌克兰国土最西端直抵国土之东。

第79空中突击旅,在西南战线稳定之后,也从乌克兰西南部的黑海之滨转战东北部的哈尔科夫。

现在可以很明确地说,俄罗斯空军实战能力还很欠缺——

空有庞大的机队数量,却因缺乏精确制导炸弹和对地攻击训练,根本无法遮断乌克兰地面部队的大范围机动。

直到今天,乌克兰空军的米格-29、苏-25仍英勇地在哈尔科夫-伊久姆方向出击。

在伊久姆突出部的西翼,有乌军第17坦克旅、第4预备役坦克旅牵制俄军装甲主力近坦1集。但要打出切断态势的,是在北侧。

这里联手反击的,是在哈尔科夫-苏梅防御反击中表现突出的乌军92、93旅。

第128山地步兵旅,前身是二战苏军近卫山地步兵第128师。

第79空中突击旅,前身是苏军近卫空降第7师近卫空降第97团。

第92机械化旅,前身是二战苏军步兵第48师。

第93机械化旅,前身是二战苏军近卫步兵第93师。

目前应对“伊久姆突出部”,乌军已有9个主力旅打一线,近4万人。而俄军一线箭头3个王牌师,由于前期受挫,只剩20个BTG,也是4万人。

两个侧翼防卫的俄军,分别是10个BTG,各2万人。乌军在二线还有约1.5万人预备队。关键就看后续调兵的力度了。

由于战场黑雾是逐步揭开的,乌克兰军队调动也是逐步浮出水面的。如最新消息,像打响基辅第一战的国警队第4机动旅也已在这个方向投入战线。

俄罗斯空军无力遮断乌军的大范围兵力调动,对前线攻击更有限。乌克兰军队还表示,对各路线上的俄军动态了若指掌。

预计俄军将计划以步步为营的形式,将乌军挤压出突出部。而乌军则不断寻求有利时机,对俄军侧翼尝试切割合围。

顿巴斯决战,也有可能出现狭窄地域内反复争夺的局面 。至于后续发展,看乌军突击效果和俄军抵抗意志而定。

现在看来,乌克兰的战役目标很明确——汇聚优势兵力,进攻伊久姆突出部侧翼,寻求分割聚歼俄罗斯有生力量,而且是最精锐的大王牌——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

伊久姆在1942/1943年两度成了苏军的滑铁卢,2022年这里究竟是乌克兰的孟良崮,还是俄罗斯的库尔斯克,暂且观察。这里才是俄乌决战的真正地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