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鄂城区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资讯
资讯 > 正文

鄂州鄂城区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鄂州老照片主要还是看鄂城区,鄂城区老照片中又以旭光华光公社最多。

1953年9月22日

1953年湖北省很多地区稻谷丰收,市场旺季已经到来,全省国营商业部门和合作社准备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农民需要。这里的几张图片是在鄂城县拍的。图为鄂城县农民正在购买围粮用的竹制围子。(王义和什么店)

同上

为了做好市场旺季的供应工作,鄂城县百货公司从上海、汉口等地采购了大批日用品。这是营业员正在整理新运到的各色花布。

同上

鄂城县县关镇木器生产合作社农具组正在赶制大批农具,以满足农民们需要。

1956年1月6日

鄂城县将军乡胜利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办的常年民校成绩很好。这个民校开办一年多来,参加学习的社员一直坚持上课没有中断。现在社里很多青、壮年社员已摆脱了文盲状态,因此,这个民校被评为全县的特等模范民校。

鄂城县将军乡胜利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常年民校中有四个学员担任了社内的记工员。这是记工员谈桂元(左)在为社员们记工。

1956年3月3日 刘嘉振

湖北省长江沿岸各县、市50万青、少年根据一月间举行的湖北省青、少年造林大会的倡议,在绿化长江两岸的第一个突击日——3月1日,到长江两岸植树。这是鄂城县芦洲乡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在长江大堤旁植树的情形。

1954年12月23日

鄂城县杜山乡旭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四社的社员们,为了争取早日下种,采用了“边翻地、边播种”的办法播种从四川运来的“南大二四一九”小麦良种。这是女社员在点种小麦的情形。

1956年1月5日

鄂城县旭光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向重视养猪生产。1953年冬天这个社初成立时,全社集体养猪只有8头,而现在已发展到180多头,社员私人养猪也很普遍。1955年,这个社的养猪收益达1740元,是副业收入中最大的一项。因此这个社受到县里的表扬,并且获得“模范养猪社”的称号。

鄂城县人民委员会农业科家畜保养股的兽医经常到旭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向社员们传授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和进行疫病防治。图为兽医正在为一头大肥猪进行健康检查。

1956年2月21日

春节期间,鄂城县旭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收到解放军某军事学校送来的一批价值7000多元的春节礼物,其中有摇臂式收割机、圆盘耙、双轮双铧犁等新式农具和文化、医药用品。图为社员们在参观摇臂式收割机和打谷机等。

1956年6月8日

鄂城县旭光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年小麦丰收,为了做到颗粒还社,在麦收季节里,少年儿童们积极帮助社员在麦地里捡拾麦穗。

1960年3月7日 赵坤范

农民革新家,鄂城县旭光公社农具厂厂长肖功梓,在1960年的头两个月里,和厂里的技术员、青年工人一起,改制成功了水旱两用的深耕犁、深翻耙、双行水田除草器等八种新农具。

肖功梓的敢想敢干,大胆革新的精神,成为全县人民学习的榜样。目前,鄂城县正在开展学习肖功梓的群众运动。

农民革新家肖功梓(右二)最近准备设计一种机动除草机。这是他和他所领导的农具科学研究小组的成员们,一起研究除草机的设计。

1960年11月24日 张其军

农民革新能手、鄂城县旭光公社农具厂党支部书记肖功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1960年10月初又回到第一生产队,为大办农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肖功梓在上级党委的培养和支持下,1956年和五个农民,在现在的旭光公社旭光管理区第一队办起了鄂城县第一个农具修配站。几年来,连续创造、仿制、改制了三齿耘锄、喷雾桶、条播器等30多种农具,博得了农民们的称赞。去年,公社党委为了加强对农具工作的领导,调他担任旭光公社农具厂党支部书记。

肖功梓回到旭光一队农具修配站后,立即和大家研究,确定以修配为主的方针,采取“技术送上门,登门下田修理”的服务方法。经过半个多月的突击抢修,把旭光一队的1200多件损坏的秋种农具全部修整好了。社员们说:老肖回来了,死农具也变活了。

农民革新能手肖功梓回到生产队后,立即投入农具的修理和改良活动。这是他正在把旧式步犁改装成新式犁。【多张,略】

1956年4月7日 刘心宁

湖北省水稻特等丰产社——鄂城县石山乡华光高级农业社第一社的社员们,为了争取获得更大的丰收,全部秧田都做成了新式秧田,并且比往年提前20天左右播下了种籽,这些种籽97%是粳稻种,每个生产队还选出了三名有经验的社员管理秧田。图为他们的秧田耕作的细致、管理的好,周围许多农业社的人们都到他们这里参观学习。

这是华光高级农业社第一社的社员在车水和耙田。1956年这个社的每亩田都经过精耕细作,每亩地施肥600担。

同上

华光高级农业社第一社决定1956年在1080多亩地里,全部种双季稻,争取每亩双季稻生产1280斤水稻。这是社员们正在下第一季稻种。

同上

同上

这是湖北省水稻特等丰产模范、华光高级农业社第一社副主任肖敬满(右起第一人)在向到他们社里来参观的鄂城县石山乡全乡所有农业社的社主任、技术员、老农等介绍管理秧田的经验。

1956年7月30日

鄂城县石山乡华光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试种的700多亩双季早稻,已获得高额丰产。现在,这个社又开始试种晚稻,社的副主任肖敬满(左)正在田边向社员传授插秧技术。

1957年7月25日 刘心宁

鄂城县石山乡华光农业一社社员萧慎思(左)和萧成全(右)在棉田里喷杀虫药。【可能是“肖”】

1959年8月14日 于澄建

同上

湖北省700万农民和干部日夜战斗在抗旱前线,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全省灌溉抢救过来的各种农作物已达1600多万亩,其中900万亩的中稻,一片金黄,部分地区已开镰收割。广大农民在省委领导下,信心百倍地掀起一个以抗旱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力争丰收。这里介绍的是鄂城太和公社的抗旱情况。

1960年11月28日 张其军

湖北省水稻丰产模范、鄂城县梁家湾石山公社副主任梁勋文一家,父母、妻子和女儿都是模范。这一家人,曾一起出席过专区、县的群英大会,受到党和政府的多次奖励和广大群众的热烈赞扬。 图为梁家湾的群众喜看县委奖给梁勋文家的锦旗。【有同村网友指出是新庙公社英山大队梁家湾,希望更直接关系者指正!】

同上

梁家祖孙三代——梁勋文(右)和父亲梁如毕(左)、他的女儿梁少英(站立者)都是水稻丰产模范。这是他们在看自己试验培植的“建新一号”水稻良种。

1961年8月19日 刘心宁

在抗旱斗争的日子里,鄂城县新庙公社党委书记陈正发,坚持和社员一起,劳动在生产第一线。他在工作中遇事同群众商量,做到能发挥集体智慧,听取群众意见。全公社经过艰苦抗旱斗争后,缩小了农田的受旱面积。图为陈正发(右)和社员一起车水抗旱。

1971年3月29日 张申明

鄂城县樊口农具厂,积极挖掘生产潜力,生产大批马达,为春耕生产提供排灌动力。

1972年5月8日 张申明

鄂城钢铁厂铸造车间党组织,依靠路线觉悟较高、生产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工人,对青年工人进行教育。这是老工人汤贤海通过铸铜班长期从炉渣中提取好铜的事例,对青工进行增产节约,勤俭建国的教育。

1981年4月28日 洪锋

鄂城县小学生刘倩倩的诗“你别问是为什么”去年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获得了菲利亚奖。这是他在听父亲给他讲解中国著名古典诗词“宋词”。他的父亲刘敬堂是位业余作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