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铸币报》8月24日文章,原题:印度别无选择,只能与中国打交道 伦敦的《经济学人》认为,西方需要在外交上发力,确保中国遵守规则,在可能的情况下与中国合作,允许“在加强对人权和国家安全保护的同时继续开展(对华)商业活动”。但如何实现这一棘手平衡,文章没给出答案。
笔者主张与中国合作,而非对抗,曾撰文说:“对美国来说,明智做法不是将中国视为敌人,而是通过利用货物、资本和思想方面的自由贸易,让西方和亚洲的利益交织在一起。”笔者现在依然认为,这对美国来说是聪明之举。而对于印度来说,这些则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美国仍是全球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几乎可以承受与中国的经济战,就像针锋相对的关税增减,或者最近威胁要禁止TikTok和微信那样。而对印度来说,这样的对华方针完全是愚蠢的。它可能符合印度政府自力更生的议程。新德里试图通过提高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放慢对中国在印度的新投资审批,通过禁止中国应用程序来削弱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尤其是贸易和投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中方的反应是耸耸肩(并不在乎)。对中国来说,印度并没有重要到需要大力报复的程度。事实上,没有对印度针锋相对,正显示出中国的实力。
但是,印度不能指望中国的克制会永远持续下去。北京迟早会认为,需要给印度一点颜色看看,并进行相关经济报复。这可能包括切断或大幅减少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比如通过中国控制的多边金融机构如亚投行进行的投资。事实上,亚投行一直在对印度基础设施进行几十亿美元的投资,如果这些资金流停止,印度会发现自己必须寻找急需的投资来改造摇摇欲坠的公共基础设施。
美国现政府及其学界的对华鹰派一直在怂恿印度。他们可能会因为印度挑战中国而恭维几句,给新德里一点甜头尝尝。但是,真到了紧要关头,如果中国决定切断投资,美国会拿出数十亿美元来填补空缺吗?别指望会有这种好事。
印度对中国的立场仍被1962年的失败所笼罩。如果当初那场边境战争不分胜负,而不是以印度的耻辱性失败告终,那么今天的印度会对中国采取如此咄咄逼人的立场吗?我想不会。
印度的(对华)立场必须以理性和明确的自身利益为指导,而不是感情用事及为了尚未愈合的旧伤而进行反击。印度需要在经济方面与中国保持接触,如果贸易和投资关系严重恶化,印度的损失要比中国的大得多。北京的决策者知道这一点,而新德里的决策者似乎在否认这些基本事实。
同样重要的是,印度须在边境保持警惕、展示实力,使中国不敢贸然冒进。这是个艰难的平衡。为了印度的利益,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平衡好两者关系。(作者威维克·德赫加,乔恒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