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世界疫情进入下半场?一重大坏消息再度颠覆认知
资讯
资讯 > 唐驳虎 > 正文

唐驳虎:世界疫情进入下半场?一重大坏消息再度颠覆认知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示:

1.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感染率,离“群体免疫”的要求还差得远。因此6月并非疫情下半场,只是“第三集”。

2.另一个重大坏消息是,即使是检测拥有抗体的感染者,也会因为抗体反应可能减弱,被再次感染病毒。而且目前已经有相应病例出现。

3.但即使如此,过度悲观的观点如“抗体毫无用处”、“要终身打疫苗”、“人类的绝望未来”则是完全低估了人类免疫系统的作用。

国内疫情最后的一点“长尾”基本讲完了,我们把目光重新转向国际。

(另外告知一下大家,在压力之下,抄袭者已经将抄袭文章删除了)

2个半月时间,美国新冠死亡人数正式超过了10万人,当然根据美国完全不作为的趋势,这是早晚发生的事情。而且也只是一个里程碑而已。

川普这三个月来不管防疫只管甩锅,骂民主党骂拜登骂各州州长骂媒体骂中国,想把自己罪孽深重的责任甩出去。

现在川普已经跑去打高尔夫球逍遥,还称没有他,美国死亡人数早就过了150万。

对于已经这样的美国,我们没有必要关心太多了。

我们的主要关注点,还是日常生活何时能完全恢复正常,这个世界何时能恢复正常。

世界疫情进入下半场?

时隔近一个月,欧洲各国的抗体抽样调查继续更新。

5月21日,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介绍最新抗体检测数据:伦敦约17%新冠抗体检测呈阳性,其他地区5%或以上呈阳性。

而莫斯科市政府的抽样则显示,12.5%的莫斯科人已经拥有抗体。

莫斯科卫生部门负责人Aleksey Khripun说,在对5万人中采集样本后发现,约有6250人的血液中发现了新冠IgG抗体,这意味着这些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但要么是无症状的,要么是轻度的,没有被诊断出来。

莫斯科的调查数据与欧洲其他一些主要城市的调查数据相当。

西班牙的国家统计局、卫生部和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Carlos III Institute)从5月1日开始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随机抗体抽检,一共检测了3.6万户、9万人。

两周之后,在已经完成的60983人当中,显示马德里及周边地区抗体携带约为10-14%,巴塞罗那为7%左右。全国平均值为5%(总数约245万人)。

有趣的是,公然独举“群体免疫”大旗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到4月底仅有7.3%的民众有抗体。瑞典其他地区的这一数字更低,哥德堡为3.7%。

这些情况和我们4月底综合介绍的情况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结论还是:

1、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感染率,离“群体免疫”的75%要求还差得远。

2、若统一从无症状感染者算起,感染病毒之后的均质人群死亡率基本是1%左右。

然而,随着中国之外的国家纷纷放弃治疗,在每日确诊人数还在上千人乃至上万人的背景下,欧洲全面复工,俄罗斯全面复工,美国全面复工,巴西毫无作为,印度也难以控制。

在中国之外,所有的人口大国,以目前的感染规模,已存在着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感染者,早已无法中断所有的传播链。

所以,就全球疫情而言,即将到来的6月份、夏天、下半年,这不是下半场。这只是第三集!后面还有几集都不好说!

一则更加重大的坏消息

然而,很多重疫情国家已经打算开展抗体普检,相当于向抗体阳性的受检者发放“免疫证书”,表明其已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但是,对于抗体阳性率已经达到10%左右的欧洲重灾区而言,现在又传来了一则新的、重大坏消息。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研究小组得出结论:

“总而言之,有证据表明,在轻度疾病患者中,抗体反应可以迅速消失,并且有证据表明人们可以在2-3个月后被再次感染。

英国的首席科学小组的会议纪要显示:免疫的时间长短尚不清楚。轻度感染后抗体反应可能减弱,个体可能被再次感染病毒。

三个月可能是一个合理的时间点,之后,那些患有轻度初次感染者可能会由于免疫力下降而重新感染。

其实,早在1月31日,就连中国的疫情还只处于早期阶段的时候,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组组长詹庆元就提醒,即使在新冠治愈后,患者仍然要注意防护。

詹庆元主任以医学和感染免疫学的常识角度说到,从一般的病毒感染规律来看,病毒感染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抗体,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

但是有的抗体可能持续时间没有那么长,所以已经痊愈的患者还是有再感染的风险,因此治愈的患者应该加强防护。

杨先生1月9日从武汉回成都,实际上3日就已经发病,在武汉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回到成都11日再去医院,21日确诊感染新冠,29日出院。川报观察记者 李向雨 摄影

另外,在1月29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梁宗安,在四川首例确诊及治愈患者出院时,也讲述了同样的基本常识:

患者感染后一定时间内产生保护性抗体,在一段时间之内(一般而言几个月)相对安全。但是从长时间来看,不排除病毒类型变异、或者即使同样类型的病毒也可能被感染。

而此前已经多次低估误判形势发展的世卫组织,4月24日发表的意见就更为保守:

抗体免疫的有效性仍需更多证据。尚无研究评估,新冠病毒抗体是否赋予人类免疫力。

为保守、不出错、稳重、免责起见,世卫组织的两位专家的进一步诠释,也只好讲起最保守的、等于什么也没说的车轱辘话:

不能说有抗体反应就意味着拥有免疫力,但也不意味着抗体反应就一定不会产生免疫力。

这种纯属废话的言辞有什么意思呢?当然如果了解到世卫组织今年来的判断与处境,的确也是不得已的自然之举。

初步的证据案例已经来了

近日,一位名叫安德烈·瓦西连科的俄罗斯人在МИР24电视频道上讲述了他连续两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经历。

据他表示,他在2019年底,曾去过中国大陆和台湾,然后去了美国,并回到了莫斯科。

今年三月,他在德国进行了新冠病毒抗体测试,结果呈阳性,这证明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感染过了新冠。

然后他在5月初又去了一家私人医院就诊,虽然防护到位,但还是不小心再次感染。

而且与上次情况不同的是,他这次感染之后,没几天就开始有症状了,温度保持在37.7左右,肌肉疼痛、头重脚轻、咳嗽。这与上一次无症状感染全然不同。

另外,也有案例显示,有武汉的早期出院轻症患者,出院后不久复检,如期检测出抗体。然而最近再度复检,抗体已经消失了。

果然,所谓的免疫力只是暂时的?

因为,目前的血清抗体快速测试,只能告诉你血液里“有”抗体,但这个抗体质量有多少,能否抵御再次病毒的感染,这个并不清楚。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定量的滴定检测,这个操作就复杂了。

最早的科研研究也已出现

4月6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吴凡、黄竞荷等研究人员,在医学论文预印网站MedRxiv上发表了研究,对175例轻度症状患者的血浆进行特异性抗体深入检测。

结果显示产生强阳性免疫抗体的比例为约70%,弱阳性的为约25%(很可能无法阻止再感染),另外还有10名患者的抗体滴度(也就是浓度)低于可检测水平。

而美国洛克菲勒大学(RU)诸多免疫学和病毒学专家,研究了68名康复的新冠患者,这些患者均未住院治疗。研究采集的患者血浆平均在患者发病后30天。研究发现18%康复患者血浆无中和活性;

研究发现18%的康复患者血浆并无中和活性;78%的康复患者中和滴度<1:1000;只有3%的康复患者中和滴度>1:5000。

但是,我也看到很多人对此做出了错误的解读:

“抗体毫无用处,只能持续3个月的抗体,也就只能保你3个月的安全。”

“而我们想要通过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也变成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意味着所有人都要在每个季度进行新冠疫苗接种,才有可能实现群体免疫。”

“接下去终身打疫苗要成为人类的生活常态”“人类的行为模式被迫永久改变”。

这不对啊,你见过有哪些疫苗是需要每个季度不停地持续打的?(子类型纷繁众多、人畜鸟跨界传染的流感病毒疫苗需要每年打一次,是个例外)

如何正确解读认知这些关于抗体与免疫的问题?这就涉及到生物领域一门庞大却冷门的学科,感染-免疫学了。

抗体并不是对抗病毒的唯一办法

在4月29日系列第45篇文章里,已经介绍了抗体特别是IgM、IgG的一些基本情况。

此前在很多篇幅里,也介绍了血液抗体检测在公卫溯源调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疫情规模的颠覆性认知。

还没有来得及介绍的是,抗体IgG和IgM一样,是会逐渐衰减的,IgM衰减得比较快,一般20天就消减了(所以可以作为近期感染的标志)。

而IgG在循环血中的半衰期也只有约23天,经过5个半衰期115天,滴度就只有原来的(1/2)^5=0.03125,也就是3.125%了。

所以滴度不太高的IgG抗体都只能维持几个月。高浓度的IgG,一般也就只能维持一年到两年。

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认识,4月14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者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刊发了这样的一篇文章。

直接翻译是《预测大流行后的新冠病毒会如何传播》。有人更是根据作者观点,把它汉化成《关于新冠的绝望未来》。

具体来说,作者的观点是:

1、被我们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会非常小!

因为人类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有效期可能只有40周(<300天),比疫苗的研发周期都要短!

2、如果疫苗不能起作用,那么新冠就是一个10-50倍致死率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复爆发收割人头。

3、现在看来更可能的情况是:以后的每一年,病毒都会卷土重来,直到地老天荒.……

4、新冠会长期成为老年人类的头号杀手,而人类整体的医疗支出会大幅上升,预期寿命会降低。

5、人类被迫永久改变社交习惯,乃至生活、行为模式。

不过,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评论是——这生动地表明了什么叫隔行如隔山

因为,抗体只是人体庞大复杂的免疫系统当中,对抗病毒的多种武器中的其中一种。

疫苗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产生抗体——否则直接生产抗体、打抗体,或者打免疫球蛋白(可视为抗体的原材料)不就得了?

要真正大致搞懂免疫的机制原理,还得下一篇。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