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长子去世 这个实干派曾做过这些大事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叶剑英长子去世 这个实干派曾做过这些大事

“跟他办事‘不容易’,在向他汇报工作时,经常要说到确切的数字,不能用‘大概’‘估计’之类含糊的词语。”

作者:二水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之子叶选平因病于2019年9月17日12时50分在广东逝世,享年95岁。

叶选平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叶选平生前有多年的机械工作经验,后来从政,并先后担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广东省省长等职务。

在广东任职期间,叶选平促进了“广东省计算机中心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兴建,筹建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推动者与见证者。

谨遵教诲,学以致用

叶选平是叶剑英的长子。

1924年初,27岁的叶剑英和医务工作者冯华结婚。当时,叶剑英出任广东香山县(后改中山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每日忙于政务、军务。这期间,他还时常返回黄埔军校讲课,身兼数职,日夜为革命奔波。

叶剑英

同年11月,叶选平出生。可叶剑英太忙了,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妻子照顾,自己也只能在百忙中抽空回家看望襁褓中的儿子。

1941年,叶剑英从重庆返回延安,与阔别多年的长子重逢。当看到17岁的叶选平已经长成一个英俊帅气的高个小伙子,身为父亲的他别提多高兴了。后来,在他的安排下,叶选平进入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系学习。

4年后,叶选平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延安兵工厂工作。他从基层做起,成为了一名机械师。

1947年,叶选平调任晋绥边区第一机械厂干部。他牢记父亲的教诲,不仅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技术员,还时刻要求自己学习新技术,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短期学习。

1949年,叶选平进入新中国最大的机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担任车间副主任。正是在他的主持下,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批金属国徽。后来,叶选平又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学,进修机床专业,并于1954年回到沈阳第一机床厂,担任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

再后来,他调到北京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市机械局领导小组副组长及党委常委等职,为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众所周知的改革派

1978年,54岁的叶选平开始步入政界,出任国家科委三局局长。两年后,他被派赴广东省,先后担任副省长兼广东省科委主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

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叶选平的家乡广东省,也正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因为叶剑英曾于解放初期在广东省任职,因此有媒体称,叶选平是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意愿,造福家乡人民。

叶选平到广东后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直接促进“广东省计算机中心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兴建。研究所早在1979年就开始筹建,但因开支庞大,有关人员对实际功效抱有疑虑,搁置了将近一年。在叶选平的大力主导下,这个项目于1982年正式动工兴建,两年后顺利完工。

目前,这个研究所通过国际卫星通讯网络连接世界三大数据库,使用户能在几分钟内查到世界机载信息量的75%,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叶选平做的第二件大事,是筹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他听取各方面意见,亲自研究相关技术资料,并认真对比数据分析,取长补短,拍板定案。对于由谁担任这座耗资40多亿美元的中外合营企业的总经理时,叶选平当即表态:“谁有经验有能力就让谁当!”最后,他们聘用外籍专家担任经理,负责核电站的建设与经营。

在广东工作的11年,叶选平被誉为“实干家”。因为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他形成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每当遇到重大决策时,他一定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并征询有关部门意见后才拍板定案。他身边的人曾“抱怨”说:“跟他办事‘不容易’,在向他汇报工作时,经常要说到确切的数字,不能用‘大概’‘估计’之类含糊的词语。”

1991年4月,叶选平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以1509票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家级高级干部,2003年正式退休。今年4月5日清明节,叶选平到广州市黄花岗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参加缅怀叶剑英元帅活动,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叶家六子,与父亲性格类似

叶剑英生前共育有六个孩子,各个都得到了他的真传。

1974年,叶剑英和子女在北京。从左至右依次为:叶选廉、叶选平、叶向真(凌孜)、叶剑英、叶选宁、叶楚梅、叶文珊。

长女叶楚梅1928年出生于香港。

1945年,17岁的叶楚梅被接到延安,与父亲团聚了才一个月,就被送到冰天雪地的东北接受磨炼,成为了一名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士。

叶楚梅从小在广东长大,初到东北,在生活上很不适应。她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叶剑英却对她说:“你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年轻时看《共产党宣言》都是要掉脑袋的,你们在革命队伍里有追求光明、学习革命理论的自由,有广阔的天地任你们驰骋,要珍惜这个环境,努力锻炼自己。”

当时,叶剑英在北平担任军调处执行部的中共代表,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仍以热情激扬的文字,表达对女儿的关怀、教诲和期待。叶楚梅后来回忆道:“当时,我把父亲写来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使我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叶楚梅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虽然不多,却收到许多封父亲写来的信,时时受到父亲刚正不阿、坚韧不拔的精神鼓舞,这也使她在生活的风浪中振奋精神、充满信心。

叶剑英的第三个孩子叶选宁出生于兵荒马乱的1938年。

叶选宁

叶选宁的母亲曾宪植是叶剑英的第三任夫人。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曾宪植难以把儿子带在身边。1939年,未满周岁的叶选宁被送回湖南老家。在那里,他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教育,直到1950年才被接到北京。

1956年7月,叶选宁应征入伍,后被公派到军委大连俄专学习俄语,为进乌克兰哈尔科夫炮兵雷达工程学院学习做准备。但后来中苏关系恶化,他不得不改变计划,转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读导弹工程专业。1960年,他因病转入同属国防科工委系统的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叶选宁随部队转战多地。

1960年,22岁的叶选宁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毕业,被分配到江西工作。1974年,他被下放到天津军粮城农场。一次,在往打草机里送料时,他的右臂被卷入,生生轧成几段。远在北京的叶剑英得知此事,急得掉下了眼泪。虽然医院勉强为叶选宁接上了断臂,但右臂功能也自此全部丧失。

1984年,叶选宁重回军队,后被任命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对外联络部副部长。1988年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于两年后升任对外联络部部长。1993年,他兼任中国凯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在外事活动中以商人身份示人。

“情义”二字,是叶选宁一生的标签。在“红二代”同辈人中他算年长者,既有着父亲的儒将遗风,处事处世又左右兼顾,铺得开、收得拢,非常照顾各家的弟弟妹妹,深得亲朋好友尊赏。

2016年,叶选宁去世后,三任总书记四任总理送花圈,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叶剑英的第四个孩子叶向真,从1940年出生一直到上大学,一直生活在叶剑英身边。

叶向真

1972年,叶向真进入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分在解放军301医院工作,做了7年医生。叶剑英希望女儿当医生,可她一直割舍不下导演梦,终在1980年弃医从艺,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凌孜。

1981年,她改编并执导了曹禺先生的《原野》,轰动影坛。后来,她又拍了另一部《风吹唢呐声》,被黄永玉评价为“真正沈从文的风格”的影片。

叶向真还曾在香港短暂经商。2009年,她从香港返回内地,全身心致力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

叶剑英的第五个孩子叫叶选廉,母亲是华北军政大学学员李刚。叶选廉选择了与父亲不同的事业道路——从商,是保利集团下属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深圳国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虽是商人身份,网上关于叶选廉的信息却很少。最近一次报道是在2014年,他的女儿叶明子指导、策划的大型户外艺术演出“生命之花圣典”在太庙拉开帷幕,叶选廉来到现场给女儿捧场。那也是他被拍到的为数不多的照片。

叶选廉(中)出席女儿的活动。

叶剑英的第六个孩子叫叶文珊,出生于1961年。因为是六兄妹中最小的孩子,大家都叫她小妹。叶剑英也处处宠着她,让着她,视如心头肉。叶文珊曾任香港亚太奔德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华侨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在革命战争年代,叶剑英深知舍小家、顾大家的真谛,为了国家的独立、统一、富强,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乃至家庭。但他心中对儿女却有着不轻易流露的深深的眷念,浓浓的爱意。也正是在他的教育、引导、关心下,儿女们纷纷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就像叶向真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子女与父亲在性格上类似,父亲想要为国家做些事情的责任感,在我们兄弟姐妹的身上同样能看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